文/肖余恨
(作者肖余恨,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知名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这次的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万能福利吧”“野史秘闻”“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同时,国家网信办还依法约谈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其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放任野蛮生长,造成种种乱象,提出严重警告。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自查自纠,积极整改,严格管理。
自媒体的野蛮生长已经产生了劣币效应。 一度,“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文章,总能赚取不少点击。这些“雄文”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这些所谓的“爆款”文章、浮夸文风,让亿万用户接收不实信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乃至形成误判。
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不仅唐突读者,也丧失传播价值,污染舆论生态。为此,人民网曾三评浮夸自大文风,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但乱象并未自此绝迹,而是变换花样,甚至愈演愈烈。标题党、低俗色情、传播谣言、黑公关、刷流量、伪原创一起,成为危害自媒体的一颗颗毒瘤。这些自媒体乱象,严重践踏法律法规的尊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社会反响强烈。
自媒体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丰富信息、提供观点、传播价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自媒体也是媒体,不能因为技术便利降低了发布门槛就为所欲为。可以说,对自媒体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旦失察或失控,必然产生严重的后果。自媒体绝不是法外之地。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相继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对具有媒体属性和可对公众发布信息的账号及平台作了明确规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无论是自媒体帐号还是平台,都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些法律,致使乱象丛生,并且屡经打击而收效甚微。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还网络风清气朗的健康生态。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的是标本兼治、管建并举的原则。严加管治既是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绝大多数负责任自媒体人的心声,更是广大网民的殷切呼唤。在算法推荐大行其道的“后真相”时代,自媒体乱象严重误导了人们的判断,一些资本推波助澜,跑马圈地,穷尽各种手段攫取不当利益。一些自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对这样的乱象不予以纠治,劣币效应将会使媒体生态陷入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但是,封号也要讲究程序和策略。比如要允许申诉,或者要给予警告,对一些偶尔处理不当的自媒体,有一个改过的机会,不能一刀切。此外,如网友所说:光是封帐号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些大号已经形成了微信群落,阵地可以随时转移,只要群落生态在,什么号发不重要,影响力永远在,不落地查人,不封ip没用。因此,要标本兼治,还有许多功夫要做。
要标本兼治、管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立规距、明界线。比如,对标题党如何界定?真正的标题创新是言之有物、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有新意的表述。这一语态革新,体现在多方面,而不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如何既打击标题党又保护语态创新?这就需要制订更加明确而具有操作性的规则。此外,对洗稿如何界定?什么叫黑公关?对刷流量如何惩治?这都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一起,共同监管,既要从严治理,又不误伤无辜。不能一放就乱,一治就死,导致互联网生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互联网的舆论生态,始终也是由人来操作和决定的。自媒体本身的传播特点决定了一些问题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不可治理。扬长避短,一方面鼓励语态创新,一方面纠治并举,以实际行动,保护原创内容的丰富,同时避免自媒体生态圈的劣币效应,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健康、丰富、更有活力和传播力的媒体生态。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