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记忆篇•从肩背手扛到无人机遥控

2018年10月23日 11:07:0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在农村,喷雾器是防治病虫害不可缺少的重要农具。过去种植承包土地,几乎每家都要用到。但是规模种植之后,一台小小的喷雾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植保无人机开始大显神威,向卫军就是淮安地区植保无人机使用的第一人。

  今年52岁的向卫军是淮安市淮阴区人,和农田打了半辈子交道。如今,除了会做一般的农活外,他还学会了一门新技能:操作遥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而这项技术一下子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近40倍。

  向卫军:“像我们后面这个地,是110亩左右,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能打完,以前如果是人工打药的话,要十个人打两天。”

  回想起过去,人工打药肩背手扛,顶着烈日高温,人又辛苦、效率又不高。

  “最老式的是手按的喷雾器,背着40斤的水在田间走,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像水田的话,一脚陷下去都是很深的,一亩地打下来就是汗流浃背,而且腰长年背得都会不太好。后来就发展成电动喷雾器,它的重量实际是又重了,比起以前只是省了那个手动的感觉,然后打田的时候呢,还是一样辛苦。”

  2015年,植保无人机开始在当地应用于农业领域,但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这种新生事物还不大接受,而且对于驾驭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也没啥信心。

  “当时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东西肯定是个高科技的东西,像我们都是农民,又没有多高的文化,就害怕学不会。”

  这些年,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纷纷进入植保无人机领域,当地政府还派出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种田大户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培训。农机部门还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对购买无人机设备的农户,给予每台30%的补贴,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我学了一个星期,就可以独立飞行了,感觉这个无人机啊,打药速度快、还又省力,还又不容易出现农药中毒。”

  对于向卫军这代农民以及再下一代新型农民来说,学会的还不止这些,随着物联网技术、智能机械自动化、新型作物栽培技术等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农业传统种植模式,也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

  (淮安台记者柯源、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