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奋斗篇·李生和那些花儿的故事

2018年10月23日 11:10:2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打开淘宝,搜索“花木”2字,10家店铺里大约有6家来自同一个地方——沭阳,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目前,全县有花木品种3000多种,年实现花木销售额近百亿元,各类花木从业人员25万人。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党委书记李生,就是沭阳花木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这里80%的老百姓都是以栽种花木为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沭阳的花卉种植并不专业,交通也不便利,生活十分艰难,大多数百姓都是为了“吃饱饭”。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李生回到家乡一门心思准备从事花卉苗木种植。

  李生:“早上早早地就坐车到山东的临沂、枣庄这些市场上去卖,从沭阳到临沂才八毛五分钱,坐个大长龙到处透风,冻得要命。”

  当时去一趟山东花鸟市场能赚十块钱左右,条件很艰苦,为了省点钱连宾馆都舍不得住。

  “穿件黄大衣躲在宾馆门口,蜷在那个地方,挣了十块钱以后往兜里一放,当时的情况说起来确实是比较心酸的。”

  几次小试成功让当年20出头的毛头小伙李生逐渐有了自己的大胆想法,1983年,他瞒着父母铲掉了家里正在旺长的3亩地小麦,偷偷植上了雪松、龙柏等苗木,黄土地上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抹绿色。父母生气得数落他是败家子。

  “那个时候种的小麦能够一年吃的就不错啦,还有的跟不上还要去吃救济,我们把小麦子毁掉以后下定决心搭了一个小棚子在里面,蚊虫叮咬什么都不知道,连蚊帐都没有,我们就睡在里面。一年多的时间卖了几千块钱,那时候的几千块钱跟现在比多少万也不止。”

  人生的第一桶金给了李生更多的自信,让他从此与花木结下了不解之缘。90年代初,城市建设的大潮初现,李生看到了园林绿化的商机。1993年,李生毅然辞掉工作,在庙头镇沂河滩附近承包了一块200亩的废地用来种植树苗。他带着几个朋友和刚注册的“沭阳县苏北花卉盆景公司”的牌子,仅用一年时间,硬是把200多亩的荒滩变成了一片绿色花木园,卖向全国各地的小树苗让他收入了100多万元。

  如今,由李生发起成立的沭阳县苏北花木协会会员发展到数千人,李生本人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当地也诞生了一批花木大户、千万富翁。

  “现在都是好车好房子,通过我们苗木的带动,应该说千万富翁很多。从这些发展看,我们国家确实是发展得很好。我们会下决心做好工作,为乡村振兴做一份贡献!”

  (宿迁台记者项新浪、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