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重阳】为重阳节注入更多时代价值

2018年10月16日 17:21:0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张小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称之为“重阳”。在我国历史上,重阳节又被成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有着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等节日习俗。因“九”蕴含着长久之意,重阳也被赋予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13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这更是赋予了重阳“尊老敬老”的核心内涵。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一些失独家庭、失独老人不断出现,尊老敬老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就是以孝道为主题,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但同样也应看到,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少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不高,对其背后蕴含的道德观念较为淡漠。

  在新时代背景下,若要传统的重阳节绽放新的魅力,在全社会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为其注入更多时代价值显得尤为迫切。

  多一些对传统美德的弘扬。无论称之为“重阳节”还是“老年节”,节日的核心都是尊老敬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当今社会家庭和睦、社会团结的纽带。无论是孔子所言“父母在,不远游”,还是曾国藩所言“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孝”首先倡导的是孝敬尊重父母。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陪伴依旧是温暖父母晚年最好的礼物。因此,身为儿女,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赡养,更应注重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多尊重老人的自身需要,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沟通,多和父母一起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尽可能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快乐和愉悦。

  多一些对孝爱文化的传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始于孝敬自己的父母,但绝只不局限于某个家庭中。《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理念,并在执政中把养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的新境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打破尊老敬老的界限,主动积极地扩大爱老、敬老的范围,将关心关爱的目光投向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身上,为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尊老敬老的美德化为每一个具体的行动。

  多一些对节日内涵的升华。传统节日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往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除了尊老敬老的核心要义,重阳节还包含着文明、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这些不仅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应加强对节日内涵的充分挖掘,并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引导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弘扬重阳文化,让德厚仁爱等思想和思念亲友等情感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代代相传,让传统节日中的优秀文化迸发新的活力。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孝”文化的节日,重阳节只有一天,但其对尊老敬老美德的弘扬、孝爱文化的传递、情感力量的升华,却足以照进现实生活、照亮整个时代。拥有更多时代价值的重阳节,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与光彩。(张小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