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用活“平语”暖民心

2018年10月10日 10:45:4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利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央视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典故切入,围绕着“仁政”这两个字展开,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思想和情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秀基因。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引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华章佳句,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思想和情怀可见一斑。当前,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平“语”近人,学深用活“平语”,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

  重民生,以民为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这一民本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初心不谋而合。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改善民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成为最温暖人心的话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最鼓舞人心的目标。正是源于这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党带领人民站起来,也富起来了。当前,面对强起来的更高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自当坚守初心,厚植民本思想,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着群众,工作事事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此老百姓才能与党同心同向,共逐梦、齐圆梦。

  兴民德,教民以德。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应的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此时兴民德就变得更加重要。只有让所有的人都变成更好的个体,中国才能变成更强的合体,更好地履行大国职责,实现伟大梦想。“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正好为个体修德提供了路径。广大人民群众当抱持一颗永远向上、追求进步的心态,深学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标中不断进步、在内省中改正不足,切实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广大党员干部也当做好表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带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大德、明公德、严私德,切实做到学用两“深”、知行合一。

  得民心,以实利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执政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而以实利民是关键。利民不能停留在思想上,要落实到行动上;利民也不能停留在口号中,要落实到实事上。“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广大党员干部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总之,新时代要成为让老百姓暖心的时代。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