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爸公学”惹争议或面临关停!“私塾” 教育真的可行吗?

2018年05月17日 16:20:1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让自己的儿子多多3岁雪地裸跑,4岁帆船训练,5岁开飞机......一直以来,"鹰爸"何烈胜的教育方式饱受争议。2016年开始,他开设“鹰爸公学”,对外招生。

       最近,“鹰爸公学”遇到麻烦了:被人举报没有相关办学许可证,可能面临关停。

  “熊孩子”训练营?违反义务教育法面临关闭

  5月16日上午,南京工商、教育、安监等多个部门对"鹰爸"何烈胜开办的“鹰爸公学”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该机构存在无证办学等诸多问题,“鹰爸公学”可能将被关闭。

  据悉,鹰爸公学接收的大多是在公立学校没法针对性帮扶的"熊孩子"。目前学堂共有6个孩子,13岁的小睿(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小睿说:“一开始进来非常不情愿,又哭又闹。以前特别喜欢玩游戏,一到这里手机都碰不到,更别说玩游戏了,管得太严了。”

  其实,在“鹰爸公学”里还有思维拓展、情商训练、语数外等科目学习,一天的课程满满当当。小睿告诉记者,他曾经两次逃出鹰爸公学。出逃对他来说,更像一次好奇的冒险之旅。然而,最终小睿还是回到了“鹰爸公学”。在这里,父母每月要为他支付1万元的高额学费。

  南京"鹰爸公学"学员的家长称,“我们选择将孩子送来这里也是万不得已,是学校排挤我们。学校曾号召全班一半的家长出来让我们的孩子回家,让我们孩子转学。但是我们的孩子又没偷没抢,老师却引导让全班同学孤立他。”

  今年五月,一篇名为《逃离鹰爸》(☜全文可戳左边)文章爆红,将何烈胜和他的鹰爸公学再次推向舆论风口。为此,何烈胜始终强调,鹰爸公学并不是学校,只是家长们的拼团教育组织。但是,运行两年来,他自身也陷入迷茫,一度决意关闭机构。名气大了,找来的家长多了,何烈胜感觉自己创办的机构更像是"熊孩子医院"。

  何烈胜说:“我们希望把孩子行为矫正好,品德调整好,身体调整好,早点离开回归到原来的学校。有的孩子回归后又来了,反反复复。回去以后放松管理,又可以玩手机了,上课又可以不认真听了。”

  孩子有问题还是家长需成长?

  对于何烈胜有悖常规的教育方式,南京中山小学原校长、全国十佳校长王丽萍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鹰爸公学的存在确实非常另类。但这也在某种意义上戳中了教育的痛点:

  对这些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王丽萍告诉记者,我认识的家长都非常焦虑。恐吓、奖励各种手段对这些孩子都无效。他们是特殊的有个性的孩子,有个性的孩子,我们要好好引导他们。这些孩子上职业学校也可能会成长,也可能做得很优秀。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没有针对性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

  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所谓熊孩子太过标签化,有时候,或许就是家长自身的焦虑,放大了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见到小孩,不如自己心目中所想的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就焦虑、就着急。其实,很多东西是小孩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早些年,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也曾出现"行走学校"等机构。然而,近乎苛刻的体能训练,就可以改变孩子吗?

  自认为孩子有问题又不愿意自己设法解决的家长;排斥所谓问题学生的学校和老师;用极端方式教育孩子且无证办学的鹰爸。当这三者联系到一起时,形成的局面有些尴尬,却也耐人寻味。

  鹰爸公学是否会立即关停,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是,法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接受培训,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鹰爸公学遭遇的最大质疑。

  然而类似鹰爸这样,让孩子在家上学或是读私塾的父母,目前在不少地方都有存在。即使关闭这样的办学机构,那些家长也未必会让孩子回到普通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在家上学的规模约2000人,到2016年,已达约6000人,还有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是一些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主要原因。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将他领回家,自己编教材教儿子。现年35岁的郑亚旗,已是一名企业家。

  然而,更多的案例并不那么成功。

  在家上学 堵不如疏

  2004年,北大硕士袁鸿林开办私塾,4岁女儿袁小逸是他第一位学生。由于教育部门不认可,袁鸿林的私塾曾经多次搬家,袁小逸18岁时仍在参加自考专升本,没有实现16岁大学毕业的理想。

  2005年,四川泸州的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把9岁女儿李婧磁从学校接回家,结果被妻子告上法庭,要求女儿重返校园。而李婧磁到20岁时,还不能完成初中试卷。

  去年,10岁女孩郑易文通过高职单招,考上了商丘工学院三年制大专,她从四岁起就在父亲张民弢开办的私塾学习。但张民弢随后被质疑学历造假,涉嫌违法办学。

  在法律层面上,在家上学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但现实中,教育部门并不支持这种做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这是国家首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和“私塾”教育。

  相比国内,一些西方国家对在家上学的认知度更高。在美国,在家上学是官方认可的教育模式,据美国教育部统计,2016年有230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绝大多数来自中产以上家庭。

  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是不是就一定等同于学校教育,在家上学该不该一棍子打死?

  对此,专家&媒体这么说:

  焦虑的中国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在走两个极端。

  一方面他们一掷千金,绞尽脑汁为孩子创造他们认为最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又毫不犹豫、近乎固执地将孩子送到陌生人手中,请他们来管教自己的孩子。

  这两种极端,都被冠以爱的名义。

  或许,这两种心态都需要治疗,但该由谁来开出药方?这个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设计、教育思路转变等多个方面努力去寻找答案。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丽丽 颜斌 王苗军 江苏教育频道/赵英雷 编辑:李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