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怒怼“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你站那边?|荔枝时评

2018年04月09日 15:02:2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李勤余

  (作者李勤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文汇报》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以下简称“抛弃”文)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文章用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成功,来映衬同龄人的失败,并用大量极端的对比,比如“有人已经年薪百万,有人却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来“刺激”年轻人不要被同龄人抛弃。韩寒因此批评该文:靠标题贩卖焦虑,甚至是制造恐慌。很快,原文作者又发文“回怼”: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

  一来二去之间,“焦虑”晋升为网络热词已是不争的事实。乍看之下,两人各执一词,皆有几分道理。但是,先别急着站队。只要关键词“焦虑”的内涵和外延尚未被厘清,任何讨论都会有言不及义、不知所云之虞。

  什么是焦虑?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分为两种: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未必是坏事,它有利于个体动员身体的潜能和资源来应对现实的威胁,逐渐达到应对挑战所需要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直到这种现实的威胁得到控制或消除。简而言之,焦虑完全可以被化为动力。从表面上来看,“抛弃”文的目的,正在于此。号召年轻人们努力奋斗,这不是一件正能量爆棚的大好事吗?

  不过,还需要明确的是:为何而焦虑?奋斗目标又是什么?如果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现实性焦虑就有转化为病理性焦虑的可能。后者,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地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一句话,不明白为何而焦虑,不就成了杞人忧天的蛇精病吗?

  那么,在“抛弃”文看来,当下年轻人忧虑的根源在哪儿呢?文中是这么写的:“有人已经年薪百万,有人却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千万不要在年轻时不爱钱,不爱努力和打拼,每天过得风轻云淡。”哦,明白了,说到底,就是没钱。所谓“看清这个时代”“活出余生的新高度”“成为更好的人”,归结起来就是:你得有钱。

  按照这个标准,胡玮炜和韩寒,确实是“更好的人”。你我,当然不是了。不过,韩寒真的因此不再焦虑了?年少成名的韩寒,曾以作家自居。但不无遗憾的是,他的文学作品和他的名声比起来,逊色不少。近年来,除了赛车,韩寒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中。前两部作品的票房和口碑都不错,但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在一些场合,韩寒还在不断反思他人生中犯过的错……试问,他的人生真的没有焦虑?

  在“抛弃”文作者看来,早已名利双收的人,还需要有什么人生追求呢?看看他写过的大作吧:《那些不爱存钱的年轻人,混得都不会太差》《我奋斗了18年,工资终于赶上了农民工》《越是有钱人,赚钱越容易》……看起来,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尽管作者为自己的文章裹上了一层又一层文艺气息浓郁的表皮,可惜,里头的铜臭味实在太过刺鼻。

  在网络上,充斥着太多类似的贩卖“焦虑”的文章。你焦虑了吗?拜托,这根本不是那些网文作者关心的问题。他需要的东西有且只有一样,那就是流量。流量变现之后,也就成了钱。白花花的银子到手,贩卖“焦虑”的生意即大功告成。不过,要让这些作者“焦虑”也很简单。大家伙儿过好自己的日子,没空搭理他的文章,他们可就真的要焦虑得直跳脚了:你们不焦虑,我上哪儿捞钱去啊?

  窃以为,该拜读一下这类“焦虑”文的人很多,但不是我们。因为咱们再怎么焦虑,也很难在金钱上和韩寒抑或胡玮炜比肩了,纯属白费功夫。而有些人,比方说,曹雪芹、蒲松龄之流,就应该向这些网文作者们学习一下。你看你,一辈子混得多惨,害羞不害羞?可耻不可耻?你们不焦虑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