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性造假的字画“江湖”,急需激浊扬清|荔枝时评

2018年01月18日 17:03:5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韩浩月

  (作者韩浩月,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赝品字画

  如何买到一幅真的名家字画?看印章、看鉴定书、看书画与鉴定人的合影……闯过这层层关卡,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行业信任的角度,都有十之八九的把握之后,那么“恭喜”你,上当了。

  近日,贵州遵义警方摧毁了一起制贩假冒名家字画的犯罪网络,汪某、郑某蔚、张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或逮捕。据媒体报道,这些犯罪网络中的人,早在1998年就开始大规模伪造并销售名家书画了。能把这项山寨行为持续20年,不是犯罪嫌疑人手段有多高超,而是整个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混浊幽暗导致的。

  “知假卖假”和“知假买假”,是假冒名家字画泛滥的病根源头。

  如果造假链由地下小作坊组成,那么很容易被击破。可如果造假链由行业内知名从业者、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甚至是拍卖行组成,让购买者怎么破?比如曾在五年时间里,作为范曾指定的唯一范曾字画鉴定人,徐某是假字画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他却被商人成功收买,为假字画开出多张鉴定证书。

  “知假卖假”者,处在行业顶端,有的还是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行业口碑的维护者,连他们都亲自参与到造假售假的第一线,这个市场的基础信任度被毁坏就不奇怪了。

  一群高高在上的骗子,把消费者当成一群可以随意糊弄的傻子——这个曾经出现在电视剧里的情节,就这么在现实里上演了,连累那些正经做生意的人,也时刻被当骗子防备,书画市场成为每一个进入者都提心吊胆的地方。

  “知假卖假”可恶,但一些“知假买假”者也同样可恨。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没有“知假买假”者来烘托市场,名家书画造假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

  “知假买假者”的群体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买来送给喜好附庸风雅的官员或其他所求之人,贪官不敢收钱,但敢收更值钱的字画,送礼者明知官员不太可能去鉴定真假,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官场“雅贿”盛行。

  另外一种人,则是把假冒名人字画暂存起来,等到名人去世之后“死无对证”,假字画变成“真字画”,再投放到市场上牟利。为了实现这种“囤积居奇”的目的,商人纷纷收买书画名家的鉴定人与亲戚朋友,沆瀣一气。

  “知假卖假”与“知假卖假”,一头一尾,让书画市场始终萦绕着一种病态。当最权威、最可信任的专家,成为造假的帮凶,当“不保证拍品真假”成为拍卖公司的脱责借口,这就已经意味着,书画市场已经成为失控地带。

  所以,这次警方虽然摧毁了一个犯罪网络,但名家书画造假市场,很可能并不会因羽翼受伤而终止疯狂。仍会有数量庞大的从业者,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从事这个隐蔽性很强的行当。

  名家书画造假售假,使得艺术鉴赏被非法牟利排挤到边缘地带,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市场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破解这个怪圈也并非束手无策,首当其冲是行业要自省自律,巩固行业专业组织的权威声誉,降低书画鉴定门槛的同时,要提高维护行业声誉的自觉性。

  此外,消费者要有长远意识,不要掉进书画伪作收藏的“互害模式”,买到伪作要勇于维权。法律要在打击假冒书画行业时应发挥更细致的作用,不单要针对造假售假者进行处罚,也要以破坏掉整个造假产业链条为目的,为文化市场营造一个澄明环境。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