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琐碎,但伟大|荔枝娱评

2017年08月20日 11:58:3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巫巫

  (作者巫巫,南京市大学生;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十二》作为一部纪录片登入院线,其题材和拍摄手法就注定了这不会是一部赚的盆钵满盈的商业片。

  它没有在前期大肆宣传,也没有哀痛叙事,和韩国同类题材的《鬼乡》相比,《二十二》更真实,也更加淡化了冲突和悲惨的一面。慰安妇们对于往事的伤痛甚至并不历历在目她们都老了,对于年轻时经历的苦痛,她们只能忆起其中无关紧要的东西。或许是不愿意想起,当镜头停驻在她们沟壑纵横的面容上的时候,她们或是掩面叹息,或是声泪俱下。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成为那段惨痛历史最后的见证人。

  郭柯导演2014年完成这部影片时,中国内地二十万受到残害的妇女,仅剩下这22位。在接受采访时他提到:“重要的不是能拍到什么,而是怎么去拍她们。”在我们过去所看到的描述慰安妇的文章中,多得是“血泪控诉、毕生含恨”这样的渲染,提到这个名词,人们就会先入为主,在胆战心惊中还多一份同情。2016年的《鬼乡》就采用了这种控诉的手法,用年轻演员还原场面,以几个女孩的故事来展现历史真实场景。那些回荡在狭窄牢房里的惨叫和布满伤痕的尸体很有冲击力,当年《鬼乡》非常卖座,也受到诸多好评。

  而观看《二十二》的时候你会觉得,影片似乎什么也没讲,却静默地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力量。全片充满大量的空镜头,以及窗格视角下的老人的孤独身影。没有音乐,环境声也非常安静,只有人物有动作时才会发出声音。就连采访部分我们得到的也是只言片语的信息。老人们多数时候是静坐着,在聊天时用方言唱唱歌,讲述她们流亡异乡时对于生活的认知。至于她们被抓走的细节,老人们多半是讲不下去的,而这时镜头也仅仅是在她们身上停留一会儿,便转向她们生活的场景。从这些时断时续的碎片中,我们无从得知史料,但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我们能够看到这些老人们余生隐忍着的伤痛。这种沉默的表达,是留给观众去体会的,更是影片对于这些老人应有的尊重。

  电影没有利用老人们的身份卖惨,或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同情而只是客观地记录,它向人们铺开了战争留下的残骸。随着二十二名老人和她们的生活环境出现在镜头里,观众都成了一个个亲历者。郭柯摘掉了老人们头上“慰安妇”的帽子,只是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去记录。们都是无聊的,她们坐着,时而开心时而嗔怒,和一般的老人并没什么不同。但她们唱着民谣,话语间不经意的眼泪会让人觉得,她们的点点滴滴都在传达情绪,那种情绪不是愤怒,不是希望伸张正义,而仅仅是希望生活无忧,不再承受世俗的偏见。

  这是国内首部公映的慰安妇题材影片有人指责导演是在消费伤痛,事实上,整个剧组几年的跟拍与陪伴已然让他们意识到,任何的刻意都是伤害。《二十二》不是一个成品,是琐碎的片段,但历史总需要有人去记录。了解不是为了让人愤怒,而是为了让人正视历史。就像片中一位老人的故事,她对着日本人的照片笑着说:“日本人都老得没有胡子了。”这些受难女性深知战争的苦楚,战争会死很多人,她们的前半生流离失所,后半生又在尽量避免前半生的记忆。老人们的一生都在警示后人,留条命看看美好的世界是多么重要。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