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可以满足大众化养老需求(“老去的生命”主题征文来稿)

2016年10月21日 11:43:2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从9月26日重阳节开始,我们即陆续发布“老去的生命”年度主题征稿活动入围作品;10月20日24:00活动已正式截稿,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文/刘宝民

  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医养服务相互脱节。“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且是不可回避的社会课题。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社区养老的组成包括由智能平台软件和老人用通信终端设备组成,智能平台软件实现信息交换和记录功能,通信终端实现呼叫功能。换言之,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只是“雏形”。

  如今,有的城市已在探索社区养老之路,一些社区开辟了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室、助餐点等社区老年服务场所,建立了30多个日间照料室,争取达到50%的街道、社区开设托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室为老人提供服务。已经建立日间照料室的两个社区。其日间照料室约80平方米,社区的老人可以在里面打牌、聊天,并有一些运动设施提供给老人进行锻炼。遗憾的是,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变弱的老人还不能在日间照料室里解决日常饮食难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曾经有房地产企业到郊区建设养老社区,部分当地居民产生了疑问,认为中心城区老人到当地养老难以给该区带来太多利润,还可能会增加城市基础服务的负担。所以我们不如发动社区的力量,组建居家养老系统,为家庭和政府卸下一部分养老重担。可以看出,养老社区模式的新定位比此前以养老为噱头的地产炒作要精准得多。比如社区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老人需要的医疗、商用、服务等配套设施都完备,未来还将实现“小病不出院”的目标。尽管社区养老的利润模式还未完全成型,如果客户入住率相对稳定,达到90%以上,入住期限在8至10年,等于有了新利润增长点,目前房地产细分市场中的养老地产也正随着内外资关注度的提升而浮出水面。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巨大的市场给了很多开发商想象的空间,拥有业主资源的开发商获客成本比起专业养老机构更低,利润也将更高。

  从另一个层面看,增强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开展“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创新课题”培训,将开放空间会议+、参与式需求调查、资源链接技术、团队创意活动、公益社团孵化等内容与社区实际紧密联系,开阔工作人员眼界的同时,提升其专业化水平。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立“街道动态”、“社区活动”“社区讲堂”等栏目,及时更新内容,方便居民了解最新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多种手段共用的方法,推进社区养老工作开展,主要包括:以社区为依托,不断发展和完善敬老养老功能,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加强老人福利设施建设,让老人居家或在社区就可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老人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老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由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使用周期长,可结合新建住宅小区和新城区建设规划,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并留出发展空间,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需要。

  继续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养老机构,包括各类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并使养老机构适度发展、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档次分明,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多元化敬老养老体系。鼓励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宗教团体、民政机构、公民个人等积极创办各类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福利机构,以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社会敬老养老机制。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老年人管理和护理人员队伍。对从业人员要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同时对各养老机构要加强管理,实行审批和监督评估制度,以切实保护入住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应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深入调研,倾听呼声,精准计量,适时适度地推出一些有利于开社区养老的先中来,全方位地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也为自身谋取更新更快地发展。

  (为保证竞赛公平性,所有稿件除错别字外,不做任何编修,投稿请至lizhirp@163.com,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