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老去的生命”主题征文来稿)

2016年10月20日 09:37:5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从9月26日重阳节开始,我们即陆续发布“老去的生命”年度主题征稿活动入围作品;10月20日24:00前可继续投稿,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文/杜晓骏

  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朋友讨论死亡,这些朋友里有人到处求神拜佛,对死亡恐慌不已,战战兢兢,不允许别人在他们面前提一个死字,有人对死亡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能过一天算一天,也有人不发表意见,干脆用行动用死亡来表示自己对死亡的理解。

  可见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我不想对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一切的理论在死亡面前只会是软弱和无力。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站在高楼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缺失阴亏,大街上的人们从清晨到黑夜,从昏黄到黑夜,不管他来自何方,不管她将走向何处,人们聚拢,人们分散,也不管人们为了什么目的:生活、名利、野心、梦想、爱情等等,没有哪一双脚步会永远驻留。人生好像一个巨大的站台,我们只是在属于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小憩了一会儿,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没有,是富贵还是穷苦,是默默无闻还是闻名暇耳,我们终将坐上死亡这趟不归的公车。

  人类在死亡的面前只是一只力量弱小,或者说更本就没有力量的蝼蚁。

  一个人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中,死亡的阴影永远伴随着我们左右,死亡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比另一个人的坚强,没有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很有把握地说:“我明天能看到崭新的太阳。”

  死亡不仅仅是名词,还是动词。

  没有人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但我们从一出生,就每时每刻都在死亡,我们度过的人生,都是在向生命索取,而我们唯一要付出的就是死亡,活着的时候就在为死亡作准备。

  西塞罗说,探究哲理就是为死亡作思想准备。

  其实,人类的一切智慧、学问、信仰和思考都在教我们如何转移对死亡的注意,如何不惧怕死亡。医生用药物延缓不可治愈的病人,佛教告诉人们极乐世界的存在,祖国的荣誉使人献身死亡,爱情的力量可以藐视死亡。

  从实际情况看,一只狗、一朵花、一本书、一辆车、一间房子在一些人的心灵的极其重要,而还有一些人更注重功名、财产、学识、地位,但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比起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珍惜和留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如果那一天死亡突然降临,那么我们根本来不及害怕,可是忧虑、痛苦、淫欲和贪欲始终占据着我们的心灵,从而使我们自然而然把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终结看轻了。

  老人对生命的眷恋远远胜过年轻人,孩子总希望自己赶快长大,老人总希望自己年轻,因为我们站在远处看事物的时候总是小的,没有到近处看得那么大,还以为那事物离我们还很远呢?正如有病的人比无病的人总是对健康要求强烈,而无病的人对疾病的恐惧不大。

  其实,青春的消逝,爱情的绝望和理想的破灭,又何尝不是一种死亡,因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无疑是一种死亡,这甚至比生命枯竭而死更加可悲。

  因此,糟践或轻视别人生命的人,本身就是糟践或轻视自己的生命,必将受到人们的唾弃和遗忘,热爱别人生命的人,必将为世代所歌颂。

  没有任何原因使谁的生命比谁的生命高贵,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苏格拉底平静地把手中的毒药一饮而尽,死只是一件对于他极其自然的事,他对死亡毫无畏惧,目无旁视。

  一个将军战死沙场,死之前说:“这是对巨大痛苦的最好安慰,最好的宁息。”

  畏惧死亡是正常的,当只要心里坦荡,无所愧疚,那死亡就不可怕了。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死亡是人生最后的挑战。

  但有人轻易认为死亡是解决所有事情的唯一的办法,因此有人受了一点挫折和委屈,就轻生自杀,我以为那只是懦弱和无知,最起码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的人。

  死亡和出生都是自然的产物,咋临人世,你在哭,好像要将今生的痛苦和悲伤忘记,而你爱的人一直对你笑,似乎在欢迎你来到这个吵杂和无奈的世界;生命终结,你在笑,似乎在嘲笑着那些吵杂和无奈的芸芸众生,而爱你的人默默地背着你哭,仿佛害怕你听见这个世界的痛苦和悲伤。

  当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的生命,肿瘤给你带来的无尽的痛苦是否还会让你想逃离死亡,你甚至会祈祷死亡的来临,不止止这些,一些时候人世间的苦难比死亡更残酷更难忍。

  我们活着都不怕,难道还会怕死亡吗?

  希腊神话中,当 R 戎被他的父亲――掌管时间和生命的农神萨图恩告知永生的条件,他便放弃了永生。农神说,假如不给人类规定寿命,让他们永生不死,那他们会更难过,更痛苦。

  追求长生不老是可笑的,为死亡而发愁是愚蠢的。谁了解死亡,就了解了自己的心灵,谁懂得死亡不是件坏事,谁就会泰然自若的处理生活的任何事。对死亡的理解就是对心灵自由的理解。

  别把吓人的东西当作力量,别把漂亮的东西当作善良,别把牢固的东西当作永恒,出卖心灵只是加速死亡。

  人类是死亡的蝼蚁,但你却是自己生命的上帝,死亡将生命赐于你手,并将其定于期限。

  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它的质量,而生命的好坏,全在于我们的手里。佛要我们四大皆空,西方人理解佛义,认为佛是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理解不同,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物质的,但归结一点都是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死亡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跟我们出生一起诞生,并随着我们的躯体的死亡而消失。没有你的诞生就没有你的死亡,没有个体生命的终结,怎么会有整体生命的延续。死与生有什么区别?古希腊哲人回答说:“都一样。”

  (为保证竞赛公平性,所有稿件除错别字外,不做任何编修,投稿请至lizhirp@163.com,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