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关于电信诈骗,运营商你们还要沉默多久?

2016年08月27日 12:41:3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6日下午,公安部发布消息称:犯罪嫌疑人陈文辉伙同陈福地、郑金锋、熊超、郑贤聪、黄进春等人冒充教育局干部,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取山东省临沂市徐玉玉9900元。目前,四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另外二人在逃。此外,诈骗大学生宋振宁的犯罪嫌疑人现在也已被锁定,正在抓捕中,相信不久就能抓捕归案。

  看上去,这两个案子就快尘埃落定了,可是,仅仅把几个骗子抓捕归案,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谁是罪魁祸首?当然是万恶的骗子。但是,如果没有信息泄露,徐玉玉会沦为猎物吗?如果不是有人递刀,骗子能轻易得逞吗?在这个罄竹难书的黑色利益链中,一些惟利是图的运营商扮演的角色极不光彩,甚至称得上最肮脏的链条之一。

  先来厘清一个概念。所谓的运营商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基础运营商,一是虚拟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电信巨头是基础运营商,而从基础运营商手中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使用权,然后把通信服务卖给用户,则是虚拟运营商。徐玉玉事件涉及虚拟运营商——针对她的诈骗电话,就是通过171开头的手机号拨出的。而170171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专属号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170171号段已成为骗子“专用”号段,被称为诈骗代号,难道不值得反思和追问?

  虚拟运营商一直备受诟病,原因就在于在畸形利益驱动下,一是落实实名制不力,给钱就能办号;二是对反诈骗兴趣阑珊,几乎不设防火墙”——本有义务拦截诈骗短信、诈骗电话,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事后弥补措施缺乏力度,没有媒体报道就惯于装聋作哑。名为虚拟运营商,责任却不能虚拟,只想扩大势力范围,希图捞个盆满钵溢,却不承担相应责任,岂能说得过去?

  虚拟运营商劣迹斑斑,基础运营商似乎也不干净。没有基础运营商提供通讯网络使用权,虚拟运营商怎能玩得转?坐享垄断之利,把使用权一卖了之,任凭虚拟运营商胡作非为,而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基础运营商也太爽了吧。

  再说,电信诈骗不只是虚拟运营商提供的170171号段。某地统计显示,发生在当地的电话诈骗中,170号段占三分之一以上。那么,其余的号段来自哪里,基础运营商很难撇清关系吧?有个细节是,徐玉玉事件中,已查实涉案号码之一属远特(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运营商),另一涉案号码属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是不折不扣的基础运营商,它在这起事件中有没有尽到责任?即便登记了用户实名信息,又是否尽到了监管之责?

  实际上,这两年运营商一直成为舆论讥抨的靶子。不说远的,这两年媒体批评声还少吗?《人民日报》曾批评电信运营商霸王条款,眼里只有利益;还人为设置壁垒,3G4G须放弃优惠,升级后就无法转回3G套餐。央视曝光某运营商乱扣用户增值业务费用问题,设置消费陷阱。无需一一举例,运营商四宗罪、十宗罪的总结,网上触目皆是。运营商陷入舆论漩涡,非因公众吹毛求疵,而是自己存在太多问题。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姜奇平认为,一些运营商推行实名制力度不够,出租出售的号段有的用于各类广告促销短信的群发,借以牟利。运营商为追逐利益而疏于监管难辞其咎其实,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公众啧有烦言,怒气冲冲,矛头直指运营商,但是,有多少运营商被处理?

  今年4月,工信部针对电话卡实名制落实不严问题,紧急约谈了3家虚拟运营商,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并暂停对此3家虚拟运营商核配新的号码资源,在整改到位前不予开放。如此力度,可圈可点。对胡作非为的虚拟运营商该亮剑,对基础运营商是不是也该一视同仁?多年以来,一些基础运营商所闯的祸、所造的孽、所制造的恶果还少吗?

  曾有网友感叹,如果没有收到骚扰、诈骗的电话、短信,简直就不是移动、联通、电信的用户。据报道,中国移动、中国铁通曾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甚至给“10086110”之类的诈骗电话开绿灯;中国电信旗下的外呼营销公司号码百事通,每天源源不断地将骚扰电话拨向各地的用户;中国联通旗下的分公司违规开卡,批量卖给卡商……有人说不作为即作恶,那么乱作为就是恶上加恶。法治时代,恶棍易除,而有合法身份的恶棍则有恃无恐,难被打倒。

  一说到运营商的责任,总有人煞有其事地辩护,其观点不外乎两点,一是凶手买刀杀人,不能追究刀具制造商的责任啊。听起来有道理,问题是运营商并非卖刀的,该落实实名制却不落实或不到位,该拦截诈骗信息却不拦截,当然难辞其咎。二是诈骗电话多来自境外,不容易拦截。但是,不容易拦与不拦是两码事,有些号段每天发出百万级的诈骗信息,运营商却视而不见,这就是尽责吗?而且,无论电话来自境外还是境内,总须经过运营商的线路,运营商只要肯用心,也不是没办法对付。

  在千夫所指之下,在主管部门监管之下,不能说运营商毫不作为,但是我们想知道,运营商在打击电信诈骗时用了洪荒之力没有?如果舆论抽一鞭子才上前走一步,如果监管部门训斥几声便上前挪一挪,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就心猿意马,或者做做样子,电信诈骗就不可能绝迹,相反则愈演愈烈。

  如果是普通的无良企业,有这么多劣迹,早该关门了吧?但是运营商已呈坐大之势,问题何在?一定程度上说,运营商已经绑架了全体国人,只要我们使用通讯工具就离不了运营商,只要运营商稍微动点坏心思我们就会付出代价。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运营商虽有几家,但本质上仍属于垄断,而监管不力让它们得寸进尺,法制不健全又为它们野蛮发展提供了灰色空间。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几起诈骗案的在逃嫌犯终会被一一抓获,但是,该审判的只是骗子吗?事已至此,不见泄露信息者发声,也不见运营商忏悔、道歉和表态,它们若无其事,仿佛事不关己的看客。如果只拿骗子开刀,而不审判帮凶,徐玉玉、宋振宁就不可能是最后的受害者人。只有运营商也能走上审判台,徐玉玉案、宋振宁案才能由个案升华为制度正义。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