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写在第十六个全国记者节来临之际

2015年11月08日 10:43:2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田柳,江苏城市频道首席记者,参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特别报道,成为全国第一个乘坐“米171”军机到达北川采访的记者。后成功报道海地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2009年,承担“国庆60年阅兵大典”报道任务。2010年航拍上海世博会开幕,20158月赴俄罗斯报道中国海空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境外军事演习。)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职业:战火肆虐的街头,抗洪抢险的一线,刺骨严寒的雪域,酷热难当的沙漠,只要有新闻,他们就会出现。只要一个话筒、一支笔、一张纸,他们都会想尽办法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这种职业,就是记者。用心灵之手拂去岁月的尘封,让所有人的生命露出灿烂的微笑,这就是记者的心灵写照。

  今年118日,是中国第十六个记者节。在这个节日里,光荣与梦想,使命与担当,愉悦与酸楚,一股脑儿地涌了上心头。

  当代作家麦家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而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他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与责任。使命和责任,这是让自己变得卓越的必备条件。”

  那么,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一个记者所需要的责任是什么呢?

  (一)责任:危险中的勇气

  我参与过很多国内外重大题材的报道,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今天,我可以自豪的说,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媒体有关汶川大地震北川的所有航拍镜头,都是出自我们的拍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不是我们的摄影技术比其他台高超,而是因为地震后乘坐直升机进入北川有相当大的危险。

  当时,一架同样是米171的直升机在进入北川救援时遇到了团雾,最终,那架直升机撞山,全体机组成员牺牲。消息传来,所有新闻媒体的记者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后面的采访是不是该坐直升机。坐直升机的好处是可以到达最难去也最有新闻点的地方,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一番思考,责任感在我脑海里渐渐占了上风,面对这样一个珍贵的报道机会,我鼓起了极大的勇气,仍然选择乘直升机飞进北川,成为第一个乘坐米171直升机飞进北川的女记者,后来,又多次乘直升机进入,一次又一次冒险拍下了解放军救援的第一手画面。之后的飞行,我们的飞机碰到过多次团雾,但最终都有惊无险穿云而过。

  在我的记忆里,至今还不停浮现着一段山体滑坡的现场画面,同样是来自那次汶川地震采访。报道的主题是解放军武警部队,我跟着武警负责开路的部队一步步向震中推进。地震过后,道路被埋,开路部队要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当时大震刚过,余震不断,山上滚石不断,山体随时有可能塌方,有的道路旁边就是悬崖峭壁,非常危险。那一段路,是我和摄像蔡勇一步步艰难走过来的,有300米,可当时在我的感觉中似乎走了3000米一样,我们不敢抬头,因为总是不断有滚石落下,随时有被砸中的危险,画面中到处都有被砸扁的汽车。但我们还是挺了过来,拍下了水电官兵抢修塌方道路的珍贵画面。

  著名战地记者科尔文曾写下这样一句话,“抬起一只脚,迈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作为一名一线采访记者,在趟过没腰深的洪水、踩过随时可能塌方的堤坝时,我常常也有这样的感觉。社会大多只看到记者这个职业头上的光环,却很难看到他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给了我们勇气,驱使我们在危险中不断向前?是记者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二)责任:困境中的坚守

  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报道并不需要冒生命危险,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既考验着记者的胆略和智慧,也考验着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中俄联合军演中,我们作为唯一的地方媒体,也参与了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陆海空境外军事联合演习。为了能拍摄到最佳角度,从两天前开始,就一直忙于与指挥官沟通,看战略地图,了解演习路线。最终我们发现,登陆演习中,所有两栖装甲都会从登陆舰上直接下海然后登陆,如果我们在军舰上拍摄,角度比较单一;如果趴在坦克顶上拍摄,镜头会生动很多。但海军首长出于安全的考虑,并没有答应,连续两天我们都在做各种争取,最终,海军首长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同意我和摄像刘欣在演习中直接趴在第一辆从登陆舰上下来的两栖坦克顶上进行拍摄。

  在俄罗斯当地电视台的报道中,我看到了演习当天的一段航拍画面,蹲在坦克登陆舰“云雾山舰”上的两个黄色小点,就是身着救生服的我和摄像。看着挺刺激,但对于不会游泳的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坦克需要先在大海中行驶一段后再登陆,坦克顶上并没有专门的扶手,稍有不慎就容易掉入海中。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了登陆演习的拍摄与出镜。在这场军事演习中,我们也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直接爬上坦克拍摄的媒体。

  在随后的跟船采访中,我又遇到了不少新的挑战,海上20多天的军事演习,我们和演习部队同吃同住,每天航行在大海上,晕船的滋味不好受,没有网络,没有微信,也无法电话和外界联系,要把采访好的报道发回台里,在海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传片子用的是海事卫星,卫星信号不好时每秒才几K,一条二三百兆的片子要想传回单位,基本要守一夜,于是我和摄像刘欣都设了闹钟,他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不守不行,网络随时会断,需要有人马上点击给接上。这样每天6个小时的坚守,把节目一条一条,不耽误时效地给传了回来。

  说不辛苦那肯定是假话,但看到自己的制作的节目在电视上呈现时,所有困境中的坚守,所有背地里的付出,都化成一份油然而生的喜悦,这份喜悦,是对记者责任最好的奖赏。

  (三)责任:团队中的合作

  我经常想,做记者尽管会遇到很多危险和挑战,但我仍然是幸运的,因为镜头前总是出现记者的身影,我亮相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得多,但一个优秀的新闻报道,从采访、制作到播出,需要一个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团队中的其他人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没有他们的合作,就没有我在镜头前的挥洒自如,从他们身上,我读到了新闻记者最重要的责任——合作。

  我的固定搭档刘欣是一位特别憨厚老实的人,但业务能力却一级棒,每次的采访,镜头的背后,都有这些摄像们的无悔付出。身为记者,参与重大采访,出差的任务特别多,这也需要我们每次节目制作完毕,前后期的衔接保障到位才能让我的片子实时呈现在电视上。一条新闻的制作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比如宣传片的制作,需要找编播部协作,节目后期的包装,出差采访,我们需要SNG小组的设备保障。

  回望一下,自己已做了10年记者,在这个特殊节日,我也心怀敬畏地重温一段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刻骨铭心的感受告诉我,这个关于记者的表述,形象,贴切,精准,深刻,经典。

  今天,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每天会扛着笨重的摄像机,记录下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因为新闻事业的常新魅力,也因为对这份事业的挚爱,更因为这份事业被人们赋予的敬意、期许和寄望,我们已经忽略了路上的荆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勤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是要有责任与担当。责任让你勇敢,让你坚守,让你懂得合作,是你成为优秀记者动力。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