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nqi
金陵小吃货对谈京城大厨师,将产生怎样的火花?
“2015年APEC全球创新者大会”日前在北京刚刚落幕,荔枝新闻小编在活动结束后独家专访了北京柏悦酒店行政总厨欧阳庆龙,聆听这位谦和有礼的顶级大厨的人生故事与对青年一代的期许和建议。
出席活动当日,他一袭纯白厨衣,立领双排扣,威风如战袍;左胸口袋上方印着他的英文名“Jack”,仿佛荣誉勋章般铿锵响亮;长袖的袖口处向上翻卷了一道,好像刚从烟火厨房走出,又似即将点火颠锅掌勺。身形是一种心宽体胖的亲切,完全是我想象中的顶级厨师模样。
我一直相信,懂得和乐于同食物打交道的人,会是个内心柔软的人。尤其在中国,食物使人想到家庭,而家庭使人想到爱。欧阳老师在开机前与我闲聊的几分钟里,说到自己右腿有伤,不能剧烈运动。我便问他是否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毕竟作为一名厨师,能在饭点站定数小时不倒是基本功。他对此一带而过,却不无遗憾地说:“我儿子11岁,很可爱。他喜欢打篮球,可是我不能陪他打,因为我的腿不好。我只能为他捡球。”
一个心系厨房与爱的人,是怎样同时做到了胸怀山川湖海,从而成就自己,成就事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的专访开始了。
【态度·风度】
今年,是欧阳庆龙从新加坡来到中国的第18个年头。欧阳庆龙说,自己一字一单句地学习中文,一步一脚印地从学徒开始做。他以龟兔赛跑里的乌龟自比,“我就是那个乌龟。执着,勤奋,不在乎牺牲。是我的态度改变了命运。”这种态度一直延续至今,哪怕如今已身居总厨高位,不用事必躬亲,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腿脚的不便并没有成为减少工作时间的托辞。难怪乎有人称欧阳庆龙是“全北京最忙的人”了,如此严以自律,以身作则,实难得闲。采访过程中,他数次提及“勤奋、努力、和执着”的字眼。对他来说,天下难事,不过“坚持”二字。有了“坚持”的素质作为基石,则不惧万难。
在事业道路上跌爬滚打,没有磨灭欧阳庆龙最初的梦想和激情。而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他亦不吝分享。“我喜欢分享。因为我不希望我用十年得到的东西,也要你们花费十年。”
大将之风,应如是。
【品牌·品质】
一个富丽堂皇大饭店里的顶级厨师,会怎么看待街边无名小吃摊?
欧阳庆龙笑着说自己其实特别爱吃街边摊子,无奈拒绝宵夜是因为“怕胖”。他一边比划一边说,“我很喜欢吃潮州的粥,因为它里面配料特别多。”在欧阳庆龙看来,吃,是一种享受;吃,是为了得到快乐。同时,他强调品质决定着食物最根本的东西,而其它都是锦上添花。在原料的健康、安全、新鲜方面,中国小吃摊尚有欠缺。如果能把握好这一要义,让食品安全得到更严格的把关,他相信这一块美食领域在未来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他说,“如果我来去开一家小吃摊,我只执着做两道菜。当一个人每天专心只做两道菜,并且要凭这两道菜生存,那么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好。做得少,但要做得好。”
彼时,我忽然想到坊间一句俗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的观念,在精益求精的欧阳大厨这里,恐怕是行不通的。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品质”是餐饮行业长远发展的命脉。当我们短视地追求口腹之欲的时候,欧阳庆龙却在观照行业的未来。
宏观并务实,这是欧阳庆龙的视角。
因此,在餐饮界,欧阳庆龙能脱颖而出。他是“Jack”,而不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厨师”的职业化标签。“一个人就是一个品牌。”他说,“我的领导曾经对其他人讲‘Jack的名字是有价位的。’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塑造成品牌。就好比有人买车会买奔驰,哪怕没有体验过,但是因为他信任这个品牌,就会愿意尝试。”
厨师是一个品牌,信赖是一种资源。品质能夯实基础,品牌能撬动市场。
【方法·方向】
市场的需求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改变的,这对于食品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3D打印食物、分子料理等高端科技进驻餐厅。面对技术的渗透和青年人对美食文化追求的转变,厨师们该如何适应?
欧阳庆龙说,“伴随人的成长,对于‘吃’本身的要求会变得简单。”曾经需要央求父母才能买到的KFC、冰淇淋已经唾手可得,于是要满足“吃”的享受,获得“吃”的快乐,便需要向味蕾之外的感官体验进行迁移和延伸。“年轻人注重的是‘有趣’。可能他们不是很在意自己吃的是什么,而是追求一种‘范儿’。风格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许多厨师是一个巨大挑战。他们要强迫自己50多岁的脑袋去理解20多岁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共进。”这种改变,包括对于食材原料的考究、对摆盘艺术的精进、对用餐环境的打造、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各方各面。相比较于技术,欧阳庆龙更注重的是想法,“做菜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得到锻炼,想法才是无价之宝。独特的想法可以塑造品牌,指引方向。”
此时,采访接近尾声。欧阳大厨在最后猝不及防地抛给我一个问题:“你说将军和元帅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了想,答道,“或许是……管理方面的能力差别吧?”他沉稳一笑,“将军只能带你前进,而元帅可以给你方向。”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后记】
访问结束后已近午后一点,我们收拾器材,伴随肚子“咕噜咕噜”的号角走向餐区领盒饭。我得空发了一条微信感谢欧阳老师拨冗受访,末了还不知天高地厚地说,真希望下次再来北京能吃到大厨亲手做的菜。未几,竟收到他语音回复,“谢谢安琪,anytime。改天有时间,我们再碰。谢谢。”入耳入心,皆有暖意。
就像饮下一杯浓淡相宜的热茶。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