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复旦“跳单”背后的博弈败局

2015年07月25日 00:00:00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一川 

  (作者王一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参与高校招生工作多年;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报载重庆某区高考“状元”小文和复旦大学签订了“预录取确认书”,然而直到招录工作结束,小文也没能接到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导致小文最终梦断复旦的原因还是分数不够,但学校预录取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和公信力却备受质疑。无独有偶,同日北京某考生也曝出和小文经历相同,家长在微博撰文:“不骂,用事实说话,这就是所谓名校……”失望之情跃然手机屏。 

  早在六月份各校“招生大战”激战正酣之际,本人曾就清华北大两名校招办主任在网上互掐专门撰文,明确指出高校生源大战看似求才若渴,实质体现的是畸形的人才观,对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没有引导作用,各校辛苦抢生源的劲头也并没有完整地延续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中去,更多的是一种面子工程。 

  今天曝出的复旦大学对自己“预录取通知书”的违约和“跳单”,无疑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观点:部分高校鄙陋而且急功近利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生源大战,不仅无助于自己招徕真正的人才来作为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而且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的形象和信誉更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打击和损失。 

  现实情况中,各高校的招生工作发展到生源大战,更像一场刺激的博弈。这场博弈的目的无疑是争抢最多的优质生源,我们认为高校着眼于学生,重视学生没有错,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问题是,生源大战的依据被生硬地定位为分数,却使得博弈策略过于简单粗暴,没有弹性,也是这个博弈最终走向失败之根源。也许有人要争辩,分数是高考这个大博弈中最可信的决策依据。没错,确实如此,但是凡事不可绝对。处于微观层面的单个的具体的高校招生活动,就要根据国家制定的逐渐发挥高校自主的招生改革方向,各校设立于己有利且符合实际的生源质量衡量权重,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遴选到符合本校要求、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才是真正的生源大战博弈的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和考生在这个弈局中并非只能被动接受任何结果,他们完全可以有策略有主张的根据自己的考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来冷静理性的选择自己的未来。可以说,在这个层面,知己知彼是考生及家长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可惜的是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最佳博弈武器和策略,最终只能选择任人宰割的命运。 

  更令我们惋惜的,现实情况是部分大学之大,好像已经到了店大欺客的地步,先前不负责任的承诺,遇到招生过程他们未能预知的“意外”时,学校用粗暴的撕毁协议来对待考生的信任,面临质疑只能用冰凉的行政辞令和笨拙的鸵鸟战术来维护自己的面子,于是我们遗憾的看到这场博弈最终沦为一个没有赢家的负和博弈。 

  学生崇拜向往大学校园,社会尊重认同学者学识,大学反过来开启民智,引领社会和谐温馨,这是大学具有公信力和吸引力的基本前提。考生十年寒窗,高考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成绩总结,是对自己努力的注解,大学对学生的这种努力应该尊重到忌惮,谨慎到怜惜,这是维护大学形象信誉的基本态度。只有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博弈,才有可能走向人人满意的正和结果,我们的高考也才可能从一个依赖丑闻花边的肥皂剧,变回一个万众瞩目神圣悠远的正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