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爱心接力为何总不欢而散?

2015年07月03日 00:00:00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坏雷达 

  (作者坏雷达,“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新京报》记者;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柯蕾资料图) 

  柯蕾,南京一名患上罕见脑瘤的女童。 

  她的遭遇被发到网上后,得到了网友们的注意。一场爱心接力迅速展开,截至目前,柯蕾家人已收到高达648.43万多元的捐款并赴美治疗。 

  然而,柯蕾父母在接受到巨额捐款的同时,却不断引发网友质疑,有人发帖称柯蕾父母有四套房产,也有网友质疑为何在收到足够初期治疗的200万后为何不停止接收捐赠?更有甚至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去国外治疗?并且要去费用相对较高的美国?对于近700万的善款监管问题更是爆料不断。 

  不得已,柯蕾父亲晒出了家庭收入、房产、存款等各种信息以应对质疑,发表声明解释治疗进展并承诺公布各项花费的来龙去脉。

  (柯蕾爸爸柯江声明书) 

  然而一出接力献爱心再接力阴谋论的慈善秀却并未因此平息。 

  这不是什么美好的结局:看见孩子父亲被质疑后的焦虑、慌乱和卑微,我颇有些心酸和不是滋味。这种狼狈原本可以避免。 

  既然收到了捐赠,柯蕾父亲应当第一时间晒出金额、清单,告知孩子详细病情等;而网友们既然选择了相信捐赠,也不应为质疑而造谣,甚至刻意强调柯蕾家人在医院态度不好等信息来抹黑对方。 

  网络捐赠变成了剧情反转的肥皂剧,双方都灰头土脸。很难说,柯蕾家人在经过这番折腾后,还会不会对网友心怀感激。而对于很多网友,当初有多盲目信任,随后就会有多盲目的质疑。这场捐赠的是是非非像一块洗不清的斑点落在双方心头,其中尴尬可想而知。 

  直接向私人捐款的慈善行为,基础应是互相信任,然而偏偏我们又活在一个信任感稀缺的时代,在公益圈信任尤其是奢侈品。 

  红十字会的信任倒塌自不用说,其他各种官方慈善的不靠谱也正逐渐被揭露。不久前,福利彩票的资金使用来源还刚被质疑一轮。 

  民间慈善组织日子也不好过。去年,资深网络爆料人周筱赟炮轰李亚鹏的嫣然基金涉嫌侵吞近5500万元捐款,李亚鹏涉嫌诈捐100万元;而前段时间,河北景县的一个私人孤儿院为骗捐赠,以500元一个的价格雇佣了20名孤儿参加募捐会,差点卷走50万元企业捐助款。 

  慈善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外表看着光鲜亮丽,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然而,官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却屡爆丑闻,账目不公开,信息不透明将公益组织推向信任危机。作为替代品,网络私人募捐开始大行其道。 

  机构无法信任,公众捐赠就退回了私人关系领域:以私人强关系取代组织机构中介的弱关系。这些捐赠行为,建立在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上。但这种信任,在辐射出熟人圈后立刻变得微弱,从而给行骗提供了更多空间。 

  朋友圈里常接力刷屏的私人救助常常真假难辨,多少都见到为西藏、四川山区小学捐钱物的倡议,事后却又媒体发现,求助电话竟为吸费诈骗号码。 

  此外私人募捐的乱象频生,广告和虚假信息在回馈求助后接踵而来。 

  知名网友“所长别开枪是我”曾爆料,他在微公益给个白血病孩捐过一次,然后从此私信评论转发里铺天盖地的白血病孩信息。 

  另有报道称,一名叫郭奥的山西大同白血病孩子,其公益募款已结束,汇款账号为一家基金会的账号。但很多网友仍接到多个加“V”账号为郭奥募捐的请求,且显示的是私人银行账号。 

  在一场场慈善骗局和私募乱象中,我们早已变得多疑和神经敏感。一则最简单的求助信息,求助者恨不得贴上全部家底隐私自证清白,帮忙转发的,也要在求助信息前以私人关系盖上“已证实”的戳。 

  《公益时报》此前的一次调查显示,面对网络求助捐款信息,39.7%的网友表示不会捐款,会捐款的仅有27.88%。 

  捐助柯蕾变成今天的鸡毛一地,正是拜互不信任的慈善环境所赐。 

  大环境下,我们优先想到的途径是网络发起募捐,而非寻求慈善机构帮助,但这种网络募捐,又不得不面临网络的挑剔和质疑。 

  于是,一边是爱心频被冒领干脆变成阴谋论者的网友,另一边是社会救助不完善,柯蕾们开始倾向于求助万能的朋友圈。 

  朋友圈似乎是万能的,但私人关系的万能其实代价高昂。柯蕾家人付出了心力交瘁,网友累觉不爱,正是基于一种担忧:欺诈行为在脱离熟人范围后的惩罚一片空白。倘若柯蕾们利用公众爱心卷款而逃,我们应该怎么办? 

  私人募捐不该成为慈善的常态,信任危机也不该成为对慈善机构放弃治疗的借口;要让慈善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公共捐赠轨道上来,需要官方完善制度,提供给更加合理的监管保障,如此,人们的爱心才能有安全的地方接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