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名校抢生源以分数为标准是急功近利

2015年06月29日 00:00:00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昨天上午,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微博互撕看呆网友。尽管两校微博现已全部删除,然而名校互撕的精彩桥段却已深深的存在众人脑海里。 

  名校为争抢生源互撕,有人说是手段极端斯文扫地,有人说是争夺优质资源可以理解。对此,我们分别邀请参与招生工作多年的高校老师,和曾经被两校争取过的高分考生,来聊聊对于此事的看法。 

  以下,是第一篇。 

  (作者王一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参与高校招生工作多年;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为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微博对撕) 

  网曝中国两大顶级名校清华北大为争优质生源,招生办网上死磕,互道对方不是,一地鸡毛,一时看客津津乐道,门户新闻已直奔热点,大标题竟用……原谅我不爱用那个词,他们互掐已有辱斯文,此时雪上加霜的低俗注解,外人几乎瞠目结舌。 

  随着高校扩招,过去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高考招生状况已经反转多年,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和考生及家长接触,宣扬政策、答疑解惑和鼓励考生报考。近十年本人忝列敝校招生宣传员,辗转江苏多地所闻所见良多,总的来说,应该说这个活动达到了效果,但同时,针锋相对的情况绝非清华北大两家独有,那些一时瑜亮的比肩名校,基本都有相似桥段。 

  那么,这些名校为什么如此热衷死磕? 

  最简单直接的回答的是为了学校发展。诚然,优秀的本科教育是一所高校的根本,一流院校必然拥有一流的本科教育,这在教育界早有共识。但今天这种以分数为主要标准的争夺大战,似乎总有一些远离此本意的异样,究其根本,还是一个“面子”思想在作祟。 

  首先,是录取分数决不能低于那个对手的面子,据说有些学校的招办主任的KPI就是当年的录取最低分,突破某个底线,明年想接着干就难了。 

  其次,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高校,拿下几省文理状元,也已成了自己技压对手的有力佐证,得手者四处宣扬踌躇满志,失意者蓄势待发来年再战,双方这种死磕传统由来已久,只是近年网络发达,叫阵从私下转入公开,世人才觉新鲜或者讶异。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校重视生源质量,主动放下所谓身段和考生及家长接触,乃至倾听社会对自己办学的意见,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良性互动也是推动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不过,以分数为唯一指标的生源争抢却处处透露着不可名状的鄙陋和急功近利,这种生源大战发展到面子大战后,后果可能还有几点: 

  首先,是高校招生重分数轻实际的功利做法,使得公众本就在教育上绷紧的这根弦越发失去弹性和活力。分数作为指挥棒,高考作为国考的副作用被放大,学生减负社会减负的高考乃至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更加遥遥无期,更不利于真正的人才培养,再现华罗庚、钱钟书这种人才的土壤已经丧失殆尽。 

  其次,在考分至上的环境里,公众过度关注的是考分和专业热度匹配的问题,心里最害怕的是“填亏了”三个字,填报志愿的主要考虑也是不能吃亏。这种考虑自然降低对其他相关因素如培养质量、培养特色和毕业情况的热情,但这些恰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在接受咨询的近十年时间里,眼见各校在一个菜市场一般的环境里接受咨询,这其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多少分能上?”谈的都是这个分数怎么能填的确保进入学校,得到满意或不满意的答复后,家长扬长而去。而真正有心思坐下来听老师讲讲专业特色,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打算的凤毛麟角,这些因素本该是招生咨询和家长思考的重点! 

  以上问题归因为北大清华死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你们作为中国顶级名校,选人求才的风向标率先偏向功利,自然引领了整个风气,有名校之名,就要担得名校之责!在目前这种社会风气之下,名校的做法比之普通人的高尚道德,其宣教力自然要强得多。我心目中招生宣传大战的最佳状况应该如此: 

  以本校深厚的学术和人文底蕴为基础,确立自己形象推广的重点区域,辅以令人叫绝的创意和文案,用新奇的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和特色,同时倾听学生和社会的声音与反馈,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目标,最后做出对学生选择的庄严承诺。余下来的,就是等待学生的如约而至。 

  【相关评论】北大清华互撕应该更有战斗力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