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严守“生态红线”,聚焦“双碳”共享“绿色红利”

2022年12月14日 11:10:34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布局推进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流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构建‘两河贯通、两心三核、三横六纵、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在徐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徐州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作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深入实施公园绿地、道路绿化、景区改造工程,更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

  作为江苏省林业大市,承载着“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名片,徐州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如何?聚力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徐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于10月14日正式启用,新的生态红线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大山大水为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大运河浩浩荡荡不舍昼夜,云龙山九节蜿蜒林壑幽美。徐州的山川、河湖、森林为人们提供了洁净的空气、宜居的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人文相得益彰,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这些大山大水,更是我们天然的生态屏障。

  记者从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徐州确定了市域“两河贯通、两心三核、三横六纵、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具体来说,“两河”为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是联系大区域的生态廊道;“两心”是微山湖、骆马湖两个生态核心,规划加强水质和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市域重要的生态核心区域;“三核”则是指云龙山、大洞山、吕梁山三个“生态绿核”。在此基础上,以次要河流和主要山体为生态廊道,形成郑集河、房亭河、徐沙河等三条横向生态廊道和大沙河、云龙山—大黄山、大洞山—吕梁山、邳苍分洪道—徐洪河、沂河、沭河等六条纵向生态廊道,串联起大沙河湿地、云龙山、吕梁山、大洞山、银杏公园等多个生态节点,形成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除了市域层面,市辖区也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构建“大湖北踞、两水绕城、三山鼎立、七脉入城”的生态安全本底。

  “大湖北踞”指的是严格保护微山湖生态核心区;“两水绕城”是利用故黄河、京杭大运河两条贯穿城区的水系,打造生态与文化景观廊道;“三山鼎立”是指云龙山、吕梁山、大洞山三座主要山体分别位于城市西南、东南和东北方位,构成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七脉入城”是在上述自然生态要素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方法构建微山湖—九里湖、九里山、云龙山、拖龙山、大洞山—京沪高铁、大洞山—不老河—潘安湖、吕梁山—大龙湖等七条深入城区内部的生态廊道,使城市能够充分融于山水环境。

  ◆持续修复改造,增强生态系统韧性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的,就是通过生态恢复和城市改造,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生态系统韧性、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处处长蒲玲媛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发展定位之一。

  近年来,徐州不断实施生态修复,推进青山绿水再造工程,形成城市亲近自然格局,彰显徐州山水相依、山水相融的生态魅力。

  围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全市废弃宕口、采煤塌陷地等调查数据为基础,沿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流域布局,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流域为重点区域,实施废弃矿山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湿地修复、林相改造提升,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徐州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治理。

  生态修复“五年计划”中,项目化推进山体、水体、林地、农田和采煤塌陷地治理五大类84项工程,包含新沂骆马湖退圩还湖、邳州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铜山废弃露采矿山治理、贾汪采煤塌陷地湿地修复、经开区京杭运河沿线生态整治等。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完工31个、进场实施53个,完成投资58.68亿元。

  林地面积领先:全市林地面积约410万亩,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27.8%,居全省第一位。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25处,其中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4处。

  生物逐渐多样: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约310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6种、鸟类269种、哺乳类19种。古树名木9327棵,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湿地保有量7.78万公顷,2021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6.3%。

  城区更为宜居:投资近60亿元实施显山露水、敞园改造和山体公园等精品园林建设,对市区72座山、3条河流和7个湖泊实施生态绿化再造。市区3亩以下拆迁地块不再出让,统一规划建设游园绿地。如今,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达到177个、300亩以上的大型公园达到2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5平方米,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

  ◆划准生态红线,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红线是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空间区域。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徐州今年顺利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10月14日由自然资源部批复正式启用。按照“应保尽保、据实划保”的原则,徐州调优划定了全市生态保护区域,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比原来的面积略有增加,占全市域国土面积的6.7%。

  “‘三区三线’划定中,确立生态红线优先,结合山脉、河流、地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妥善处理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将原先已经丧失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出,将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区域划进。”蒲玲媛说,新的生态红线将生态保护空间范围划得更“准”了,农业、生态、城镇三大区域空间不交叉、不重叠、不矛盾,全面提升了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打造美丽宜居新徐州提供了可靠空间基底。

  生态红线的主导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它更是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是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中心城市生态功能的提升,应加快以“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的方式,明确不同区域本底的生态功能定位,并据此配置公共资源,完善法律法规和区域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进行优先保护、有序开发。还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法律制度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