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忍痛托子,老乡们重重掩护,细数新四军中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

2021年02月05日 15:0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43年冬,江苏宝应刘坝头村,一位19岁的新四军战士徐金成,爱上了房东家的姑娘。但新四军有严格的军纪,徐金成只能把这段感情埋至心里,等抗战胜利再考虑个人的事。1957年,这段故事改编成电影《柳堡的故事》风靡全国,电影的结局是胜利后两人重逢,再续前缘。而真实情况是,1945年,在侵华日军投降前的大反攻中,徐金成在宜兴丁蜀山战斗中壮烈牺牲。战友们将消息带到刘坝头村,告诉了房东的女儿,好让姑娘出嫁。

  如此感人至深的情感,在新四军发展壮大的伟大征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铁骨战士,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故事,绘就了新四军不朽的史诗。

  军民情——鱼水情深唇齿相依

  1941年秋天,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率领新四军军部从江苏盐城转移到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盐阜地区的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次年五月,陈毅夫人张茜顺利生下了她和陈毅的第一个孩子,取名陈昊苏。

  194212月,新四军军部避敌锋芒,决定向盱眙黄花塘转移。陈毅夫妇忍痛将儿子托付给盐城爱国士绅邹鲁山。邹鲁山临危受命,从此,将孩子视为己出。

  在邹鲁山和乡亲们的掩护下,小昊苏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灾难。第二年抗战形势有了好转,陈毅将孩子接回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又将他托付给村里的孙氏。当时孙氏的儿子和小昊苏年龄相仿,孙氏便用自己的乳汁同时喂养两个孩子。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行前,李辛渠的战友张茜给孩子起名“皖留”。有新四军把孩子、把情留在皖南之意。

  因詹顺子夫妇不识字,他们误以为孩子是叫万牛,像一万头牛一样强壮之意。

  全国解放后,詹家人省吃俭用,供小万牛在村里的小学读书,而自己的五个子女,全部随父母下地劳动。1951年,中央老区访问团来到云岭,确认詹万牛就是孟星野和李辛渠的女儿。

  但孟星野已于1946年在战斗中牺牲,李辛渠下落不明。解放军给詹万牛改名孟烈,意在纪念她的父亲孟星野烈士。

  1962年,孟烈的生母李辛渠找到了女儿。分别21年后,孟烈在南京和生母见面,生母征求孟烈去留的意见,孟烈决定返回皖南。

  新四军的女儿叫“皖留”,皖留留在了皖南,也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从皖留到万牛再到孟烈,一位新四军的女儿,三个不同的名字,孟烈的人生就是一个载体,一头连着新四军,一头连着老百姓。

  革命友情——肝胆相照出生入死

  纪振纲,是一名开明士绅,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担任过黎元洪的幕僚。退出政坛后,他在江苏句容开办了茅麓公司,生意兴隆,资金雄厚。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纪振纲收容淞沪会战散落的士兵,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自卫团。

  陈毅到茅山以后,和纪振纲两个人约好,在乾元观见面。初次见面,陈毅给纪振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评价陈毅是个上马能打仗,下马懂谈诗的儒将。

  19386月,新四军韦岗伏击战大捷,让纪振纲看到了抗战的希望和前途,他坚定了自己的立场。转眼寒冬临近,纪振纲看到新四军生活艰苦,缺衣少药。他立即召集士绅们募捐寒衣,千方百计地从上海购买药品器械,解决新四军后勤供应的大问题。

  此时,鉴于纪振纲的威望和影响力,日军千方百计胁迫他出任伪职,国民党为了反共,也极力拉拢他,但都被纪振纲严词拒绝。纪振纲的强硬态度,引起日军的不满,他们联合汉奸设局,逮捕了纪振纲,并让他交出茅麓公司。

  危难中,纪振纲侥幸逃脱,前往上海避居。临行前,他将自己手下300多人的自卫团和200多支步枪、30多挺机枪、迫击炮等装备,全部都交给了新四军。

  在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像纪振纲一样,许多原先对新四军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士逐渐消除了顾虑,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伉俪情——凄美悲壮却又如此动人

  1940年,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与战友柳肇珍结婚。

  新婚燕尔,罗忠毅给岳母写了一封信。铁汉柔情,一片厚爱,全在信的字里行间:“我与你珍儿虽业务不同,但处一店,时有相见,由相识而趋接近,由同事的介绍和老板的赞同,及双方同意下,于本月十六日结婚了,虽是新婚,却情投意合,性格如一。”

  但战时烽火中,儿女情长总要靠后。婚后,罗忠毅夫妻二人天各一方。

  19412月,在宜兴西施塘对日作战中,罗忠毅的爱妻柳肇珍光荣牺牲。

  194111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部和中共江南区委机关,转移至溧阳西北塘马村一带,遭遇日伪军步兵、骑兵、炮兵3000多人分三路的合围。身为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与第十六旅政委廖海涛,指挥三个连兵力与千余之敌缠斗,掩护了旅部机关、中共江南区委机关1000多人突出了重围。最后,终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罗忠毅、廖海涛等指战员270多人壮烈牺牲,血洒塘马。

  罗忠毅写给岳母的信成为他的绝笔。

  家国情——矢志不移初心不改

  1938年,来自湖北大冶煤矿的工人吴运铎,奔向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

  他最初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工作。一年后,修械所扩大为兵工厂,吴运铎担任造枪班班长。造枪对吴运铎来讲还是第一次,但吴运铎不气馁,不畏惧。没有图纸,他就自己画,设备简陋,他就因陋就简想办法。不到三个月,他和他的战友们就设计和制造出了枪支,创造了新四军造枪的纪录,新枪一批又一批地送到了前线。

  为了研发枪弹,吴运铎三次负重伤,失去了左手、左眼,炸断四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右脚致残,全身伤口100多处。1953年,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他在书中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 ”

  在新四军十年征战的历程中,有8.2万名将士英勇牺牲,其中团以上干部350多位。他们曾经拥有着对家国平安的渴望,对家庭亲人的思念。最终,他们用生命凝结成民族自由的花朵,用鲜血换来民族独立的春天。如今,硝烟褪去,当年那些“响当当”的铁军战士,已经年过耄耋,但他们当年炙热真挚的情感却愈发历久弥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盐城市委联合摄制六集文献纪录片《铁军——新四军的故事》,建构新四军英勇无畏的英雄史诗,讲述新四军在烽火岁月里的感人故事。130日起每晚23:07江苏城市频道、21日起每晚19:50江苏教育频道、22:00江苏公共新闻频道,一起向伟大的民族英雄致敬!

  更多幕后创作花絮、精彩内容集锦,尽在荔枝新闻客户端,敬请关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