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每个园区打造升级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新兴产业,每年实施重点技改200项以上
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赵宽安介绍,根据《意见》的总体要求,市工信局成立专门课题组,制订了《实施细则》,目标任务是推动园区依据“特色定位、错位竞争、链式发展”的原则,按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壮大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园区产业体系、做大园区经济规模。
据介绍,《细则》还明确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每个园区打造升级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新兴产业;各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占园区项目总数不低于70%,每年实施重点技改200项以上;园区特色产业年均开票销售增幅15%以上,占园区工业规模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按照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三类对象滚动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
到“十四五”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成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主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成一批生产性服务集聚(示范)区和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创成一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试点集群和试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领军示范企业等。
【举措】
分产业建立园区特色产业链长制,最优惠招商条件招引特色产业链项目
《细则》还明确提出,围绕上述目标,采取八个方面的举措:指导各地园区分产业制定专项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向重点和推进举措;分产业建立园区特色产业链长制,分别由市领导牵头,统筹推进“三招引三服务三督查”;强力推进园区特色产业招商,实施新一轮“530”计划,各园区细化绘制特色产业链图谱,建立特色产业招商专业队伍,给予最优惠招商条件,支持园区招引特色产业链项目。
大力推进园区特色产业技术改造,每年梳排200项以上补链强链技改项目计划,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和技改后产销突破5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市级工业技改专项向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倾斜。培育特色产业链重点企业,滚动遴选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独角兽或登羚型企业以及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专项引导扶持政策。
推动园区特色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每个特色产业都建设一个以上科创平台,建成创新创业全过程孵化载体,每个园区每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少于3项,每年梳排100项左右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中介组织服务推进特色产业创新联盟建设。
推进园区“两业”深度融合。支持园区围绕特色产业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创成和提升一批特色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示范区。
强化园区特色产业考核督查。建立园区特色产业打造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督查。
【追问】
8个园区特色产业如何确定,为什么每个园区只定1-2个特色主导产业?
《细则》明确了8个园区特色产业,这些产业是如何确定的?
市工信局新兴产业发展处处长江凌霄介绍,主要是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来确定园区的特色产业。市工信局结合各个园区实际发展的基础和未来产业规划,成立了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全市11家开发园区,摸清园区产业结构、分析优势和短板,对接了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初步确定了园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初稿出来后,市工信局多次组织园区、企业、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座谈,经多轮磋商,最终确定了各地园区重点产业。
《细则》每个园区打造升级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新兴产业。为什么每个园区只定1-2个特色主导产业?
江凌霄解释,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园区产业发展总体还存在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错位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大多数园区园区都有5、6个重点发展产业,像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成为大多数园区的主导产业。同时,园区还面临发展空间紧张,发展要素偏紧的困难,未来发展不可能再无限制的铺摊子。所以这次制定《细则》,市工信局明确各园区以创特色优势为目标,按照“主导产业十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每个园区重点支持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 1—2个新兴产业,使其重新明确主业、突出重点,推进园区产业形成主业鲜明、错位发展、新动能强劲的新局面。
《意见》提出分产业建立园区特色产业链长制,具体如何实施?
江凌霄介绍,全市的产业链长制具体实施细则正在制订中。主要内容是由市领导牵头,市级相关部门、有关县(市)区和园区负责人组成产业链工作专班,在挂钩市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产业链培育工作,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扩链,开展产业分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培育、产业链协调服务等工作,形成“链长领导协调、链主企业牵头、产业促进机构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推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