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访谈】江苏落实“减负令” 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视频)

2020年01月16日 15:14: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1月14日—1月18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江苏正式进入“两会时间”。省政协委员、镇江第一中学校长吴铁俊,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走进江苏广电总台“两会”融媒体直播间,畅谈江苏教育发展。

  学生:迎来寒假   开启“第三学期”

  本周,我省中小学生结束了期末考试,迎来了愉快的寒假。采访中,超过90%的孩子都报了辅导班,原因主要有三个,排在第一位假期需要查漏补缺;第二位培训班打出广告 “如果你寒假不上我们的课程的话,春季课程跟不上”;第三点则是因为家里没有人管,把孩子放在辅导班里托管。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校长吴铁俊认为,假期孩子在充分休息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采取一些补差补缺的方式来弥补学习上一些不足。“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立足于保证自己正常的学习安排,能够正常地安排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第二个是要适当休息,调整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在这个大前提下面,即精力充余有保障的前提之下,适当地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补差补缺还是可以的。”

  针对辅导班以“寒假不上课,春季跟不上”广告语,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认为,家长不必过于恐慌。“培训班的课程并不是针对您的孩子去进行定制的。所谓的跟不上班,是他们做广告的一种的策略和方法而已。而所谓的寒假补课,充其量只是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之外的一种补白,而不应该是去充塞着孩子所有的闲暇。”

  家长:校内减负 为何变成校外加负

  2019年全国至少有24个省市响应教育部在2018年年末出台“减负30条”的号召,各地出台了一些减负方案。比如严控书面作业量,坚决控制考试的次数等。有地方规定针对孩子的睡眠,提出小学生每天不能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能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能少于8个小时。因为减负方案的出台,也让家长更加焦虑。对照着时间表,自家孩子忙到晚上10点多,一边心疼,一边焦虑。明明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为何要放到回家。

  一直在喊的“减负”的“负”是什么?吴铁俊校长说,减负的“负”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做任何事情它都有压力,学习同样是这样。“必要的负担是不可避免的,减负更多的是要减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表现在平时重复简单的、枯燥乏味的作业,以及脱离了学生实际的、偏难偏怪的作业,耽搁了学生过多的时间,这无形当中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如果说平时阶段性的考试过多,过分地看重结果的评价,也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心理负担。我们更多的是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以提高他的学习的成绩。”

  吴铁俊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校长

  家长这份焦虑产生原因有哪些?高金凤校长认为,首先是邻家孩子让自己不太踏实,二是不愿让孩子输,三是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我觉得我们要缓解家长的焦虑,就是要充分的让家长知道,比如说我们的寒假,除了给孩子温习功课,还要引导孩子去拥抱大自然,走进传统文化、去体验社会,帮助孩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人与社会三方建构的过程。”

  高金凤   江苏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对此,《人民日报》刊文:落实“减负令” 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问题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之下,谁都不敢率先退出。“分数为王”的局面不改变,如果学校严格落实减负政策,焦虑不已的家长将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加餐”。校内减负校外补,家长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训机构反成最大获利者,怎能不令一些家长担忧。

  如何缓解家长这份焦虑,吴铁俊校长认为,关键需要一种系统思维。首先,和选拔评价人才的方式模式有关,分数在家长心目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改变的。“实际上孩子的成长,不仅仅要关注他的学习成绩,更多的要关注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毅力。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本质上是在8小时以外。换句话说,今后你就是走上社会了,有很多知识可能你都忘记了,但是往往一些非智力因素才是促成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家长也要充分考虑的这样一些因素,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今后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

  减负的同时,学校又应该给学生带来哪些可以帮助他们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呢?高金凤校长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最终就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的距离。“我们知道教育的最大的功能就是唤醒人自主发展的一种力量,而不在于给你多少知识。小学阶段,给予儿童闲暇时间并加以管理和引导,以课程和课程的丰富性作为试金石来探寻与儿童的匹配性,让每一个儿童在这样一个试金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所长。”

  面对家长的担忧,如何让“减负”政策更接地气?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减负,教育资源均衡也被写入报告,包括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着力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负担。

  吴铁俊校长认为,首先要更新观念和评价机制。“作为学校,我们的办学主张就是三个字叫‘成全人’。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学生的健康、充实、和谐、主动发展提供服务,创设平台的。作为我们的老师,不是简单的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学校在正常的教学之余,还要注重‘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让他更多地懂得要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的道理。另外,目前学生当中普遍缺乏的是劳动教育,我觉得这一块必须要加强。”

  高金凤校长认为,面对家长的担忧,让“减负”政策更接地气,首先需要打开校门。“我觉得政府可以协同社会各方力量把校门进一步的打开。比如说在寒暑假中,匀出一定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集中到校,孩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一定的功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兴趣的加强,或者说延伸拓展。校门进一步打开了,就免了家长东奔西走的焦虑。因为家长焦虑的不是我孩子的德行怎么样,而是说我孩子的考试的能力怎么样?所以我觉得两方都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的减负才能真正的落地,我们也期待。”

  去年11月,教育部强调,给学生减负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并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能简单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程难度,而是要做到有增有减。比如,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的负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坚决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

  减负并不是没有负担!正如教育部对减负问题的答复:“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必需的,是激发学生潜力和锻炼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编辑/方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