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通港闸:“小”区种出“大”文化

2019年12月04日 07:15:42 |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4日12版 版面截图

  “小”区种出“大”文化

  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普通市辖区,却连续两届捧得10个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涵盖了从歌曲到广播剧、纪录片、话剧、动漫等多个门类。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小”区如何种出“大”文化?

  发展文化事业,港闸区首先利用特色区域文化作为重要资源。100多年前,近代实业家张謇在这里办工业、兴学校。从张謇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入手,港闸区组织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包括同时入选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的纪录片《张謇》和《寻找1895》等。其中,话剧《张謇》入选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连演3场,截至目前已在省内外演出73场,观众超过8万人次。

  流传在港闸区民间的叙事长歌《花子街》,由83岁的叙事民歌传人严金凤搜集整理,并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金凤老人的故事启发,港闸区创作了广播剧《花子街》,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该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严金凤老人高兴地说:“几千行的长歌,现在能唱下来的只有两三个人,广播剧这样再创作,把叙事长歌救活了!”

  港闸区不仅讲好特色文化故事,也积极唱响主旋律。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区里组织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其中歌曲《唱给母亲的歌》于今年10月底成功入选省级“五个一工程”奖。

  位于港闸区的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创办于1997年。20多年来,学校为西藏地区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港闸区以该校民族团结、西藏学生健康成长的真实故事为基础,组织创作了广播剧《江海之滨育雏鹰》。该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播出,今年荣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

  不仅如此,港闸区也为现代文化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在当年张謇兴办的厂房旧址,占地6.7万平方米的“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这个产业园以“工业文明活化石、时尚创意新天地”为定位,已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众多文化产业门类中,动漫产业是港闸区的突破点。近年该区不仅吸引了赛格动漫、功夫动漫等一批知名动漫企业入驻,还与南京艺术学院等9所高校签订产学合作协议,招揽设计制作专业人才。

  集群发展效果逐渐显现,一批精品动漫从港闸走向全国。《哈喽!葡星人》《葫芦响叮当》等动画片,陆续在北京卫视等国内电视台开播,结合港闸运河文化重点打造的动漫电影《江海渔童》也将在全国院线上映。2018年,虹彩动漫公司出品的动画连续剧《动物乐园之鼠狗大战乐翻天》在甘肃少儿频道播出,收视率创下同类剧新高,并于今年获得省级“五个一工程”奖。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4日12版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