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珍藏 |这架无人机模型,讲述老一代航空人的报国梦

2019年10月11日 13:28:19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档案馆共同推出融媒互动报道《人民的珍藏》,带大家看看老百姓家中那些饱含历史沧桑、记录江苏辉煌的珍藏。

  提到无人机,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的藏品,正是一架无人机模型,它的主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邓克绪。它的出现,代表着我国航空科技发展的大跨越,也见证着从一线科研人员到基层工人为了航空科技的进步,所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邓克绪教授从事无人机研究,已经有30多年。不过他收藏的这架无人机模型,和大家熟知的无人机并不一样。

  这架无人机模型,是大机动靶机的模型。模型上的“长空一号”,代表着它是长空系列的型号之一。

  机身上的编号“9010”,代表着它是1990年生产的第10架靶机。这架飞机是当时我国比较先进的无人机,也是一架自主研制的高机动无人机。

  这架无人机模型,镌刻着无人机研制初期,老一代航空人奋斗的痕迹。

  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后来转由南航具体负责。1976年底,该机型在南航设计定型。

  1980年,28岁的邓克绪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当时,无人机研究院还叫无人机研究所。最初成立无人机研究所的时候,无人机的年产量只有四到五架,平均两三个月才能造出一架飞机来。

  当时,设计人员将无人机模型的全套数据交给木模工后,由木模工根据给出的斜面,不断去卡样板,考验实物与样板的符合性。大比例模型可以放到风洞里做测试,根据方向舵的偏转角度,来测出每偏转一度需要多大的力。

  经费紧缺,人员不够,所有人员拧成一股绳,废寝忘食努力着。这架历经岁月的飞机模型,见证着老一代航空人的奋斗。

  邓克绪教授说,刚到无人机研究所时,预研费总共才10万元。做出无人机模型后,只能做一些低速的模型吹风,很多测试只能用飞控计算机,或者飞控系统做仿真模拟,技术比较落后,周期也比较长。

  发动机和机身之间的侧边整流包皮、机头整流罩,以及垂尾和平尾之间的包皮,全靠手工制作。钳工师傅借助木头模具和橡皮鞭,将铝皮敲打成模型形状,然后安装在飞机上。

  邓克绪教授说:“咱们老一代的航空人,急国家所急,这个思想还是非常强烈的,就是国家兴旺,或者是航空科技兴旺,或者国防科技兴旺,跟自己有一份责任是分不开的,都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都能够兢兢业业地去做这个事。”

  从1958年开始无人机技术研究,61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37种各类飞行器,生产各类无人机600余架,创造了我国航空科技史上的若干个第一。

  从大型的军用无人机,到商业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如今,无人机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家中。一家人出游时带上无人机,组装好后马上就能用它来拍个全家福。

  中国无人机,从保家卫国到百姓生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10月1日,南京7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告白祖国。

  邓克绪教授收藏的长空无人机模型,也见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机动无人机从零到一,从无到有!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方晨 桑雨生 俞铭义 编辑/ 向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