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21.2公里的锡溧漕河常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正式竣工通航。这标志着上接苏南运河、下连芜申运河的主要通道全线通航。
至此,常州被列入“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航道整治工程已全部竣工,率先在全省实现预定目标。
航运复兴,区域经济增添新动能
站在锡溧漕河常州段,只见岸线顺直、水域宽阔,大桥飞驾似彩虹,两岸绿树成荫,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美景映入眼帘。据市港航管理中心副主任嵇旭红介绍,锡溧漕河自2009年开工建设至今,船舶流量由原来的24.3万艘次/年增加到36.7万艘次/年,货运量由3850万吨/年增至9628万吨/年,低碳、生态、运量大、成本低等水运优势不断凸显,成为区域货物运输的“黄金水道”。
锡溧漕河常州段仅是常州航运复兴史上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升级改造,从苏南运河常州段到丹金溧漕河金坛、溧阳段,再到芜申线高溧段航道和锡溧漕河常州段,常州内河干线航道网络主骨架基本成型,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常州内河货运量常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其中芜申线2000万吨以上,丹金溧漕河5000万吨以上,苏南运河年运量超亿吨。
“城镇缘水而建,经济沿水而兴。”苏南运河常州段每天船舶通过量近2000艘,船舶航行速度比原来提高30%,一批干线航道沿线的产业园区相继建成,形成了以运河为轴线的生产力布局战略,构建了苏、沪、浙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支柱。
除此之外,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航程比绕道长江缩短120公里,助推了江苏西南部地区沿线加工业、轻纺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丹金溧漕河的通航使江、浙、沪、皖等地沟通更为便利,尤其是金坛、溧阳等山区的矿建、矿产资源,可直抵苏、锡、沪及江北地区,满足了长三角及江苏省部分地区工业生产的需求。同时,其区位优势对灌溉、排涝、城镇改造、旅游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
科技创新,打造集约发展新典范
建设高效绿色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有力促进了沿河经济和内河航运的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市航道部门紧紧围绕争创全国文明样板航道的总体目标,筹划以“高效节能”为首,以“创新创优”为魂,积极打造内在质量优良、外部形象美观、人文景观协调、生态环境和谐、体现科技进步的常州特色水运精品工程。
锡溧漕河老航道约7公里航道,走向成V字形,航道两次下穿新长铁路。航道部门在综合考量后,采取裁弯取直改线方案,仅这一项设计变更就节约项目投资4.5亿元。同时,实施了“航道出土、多方受益”的土方综合利用方案,与在建交通项目——南环线工程、礼嘉镇万亩良田工程、武南物流园区建设等形成“一路一河三景带”,实现施工土方“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经测算,土方综合利用节省土地1050亩,节约工程经费约4000万元。该工程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江苏省“五大资源节约典型工程”。
集约发展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航道部门在全省航道系统中率先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航道工程领域,建成“航道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工程进度、计量、报批等流程的即时监管和远程办公。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全省首创,其中“工业化装配式护岸结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了护岸结构的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现代化,该技术成功入选2018年度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成为新的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