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辈子
(作者半辈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娱评人;本文系“荔枝网”及“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如你是商业类型片的观众,那么《撞死了一只羊》很可能不是你的菜。
在《复仇者联盟4》横扫票房的今天,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导演的这部电影,显示出了超级英雄代表的全球化的另外一面:独特民族传统的瓦解和坚守。
作为导演的万玛才旦,有两个难以剥离的特点,一是他出生藏地的民族性,让他的作品保有了一种沉浸于传统的关怀。导演的这种关切,不是呈列式的,更不是窥探的猎奇的,而是切身真挚的。
二是作家出身的万玛才旦,在电影创作上区别于其他导演,更关注故事文本的文学性。
在万玛才旦的导演或监制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超越故事的形式感,它们隐藏在民族、宗教、地域的外衣之下,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归结起来,万玛才旦的形式,往往就是内容本身。在他的电影里,故事和冲突是次要的,形式本身的诗意和神秘感,因高度风格化而独具美感。
《撞死了一只羊》的故事很简单,这是不怕剧透的电影。司机金巴驾驶着货车,意外撞死了一只羊,他决意超度亡羊。在孤独的藏地路上,司机金巴偶遇了杀手金巴,了解到同名的这位汉子,是要去报杀父之仇。
两位金巴就这样相遇了,因“撞死了一只羊”而感怀的司机金巴,挂念着杀手的复仇,决定前去了解后续。结果杀手金巴出乎意料地消失了,而司机金巴则在梦中,化身为杀手完成了复仇。
两位金巴的同名,当然不是巧合,这是一个庄周梦蝶的故事。万玛才旦曾提到一个藏族谚语,大意是“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这才是理解电影的钥匙。起于“撞死了一只羊”的偶然事件,两位金巴就此相遇,而他们在梦中的替代性复仇,则是在神秘主义外衣之下,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藏人身份去向。
事实上,在故事发生的康巴藏区,报仇就是典型的传统轮回,这正是万玛才旦创作的起点。
因杀父之仇而起的报复行为,原始暴力却也朴素传统。杀手金巴的报仇行为,完全可以解读为一种传统的坚持。相较之下,另一位司机金巴,因为走南闯北的开放经历,更像是现代社会的人。
万玛才旦很注意暗示,杀手金巴的外在是瘦弱的、颓败的,而司机金巴则高大魁梧。这是很显眼的寓言,它代表了传统和现代在当下的声势。
万玛才旦的冲突,不来自人物或者故事,而是寓言身份的互动。
在两个金巴的故事里,那个坚守传统的杀手金巴,看起来瘦弱不堪,其实坚若磐石,最终他因为慈悲放弃了暴力复仇。
另一位现代社会人司机金巴,起初因为“撞死一只羊”表现出善良,却在梦境中露出了残忍的本我,完成了传统的杀戮行为。
这就形成了一种反转,代表现代的司机金巴是强势的,也是伪善的,代表传统的杀手金巴是弱势的,也是慈悲的。
两位金巴,就像是镜像般的存在,你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做一个人,抑或是当做一个群体。表面反转的矛盾之下,就是藏人文化内部的激烈交锋。
这并不是解读者的一厢情愿,导演万玛才旦在电影里,到处都安排了暗示。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司机金巴在梦里完成了复仇,初次抬头看到了秃鹰,再次抬头则看到了一架飞机。
秃鹰的寓意是原始的、传统的、历史的,而飞机则是现代的、工业的、冰冷的。司机金巴的两次抬头,正是用主观视角传达明确的信息:丢掉原始的传统,并不意味着文明,相反可能是更血腥的暴力。
万玛才旦之于传统的坚守和向往,就隐藏在这样的细节里。他的电影也因此而风格化,自然、神秘和诗意的表达形式,天然就是与原始深度契合的。
在《撞死了一只羊》里,万玛才旦的故事不止放在人和事上,广袤的藏地风貌,独特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在他的镜头下,始终有传统和现代的交锋。这些丰富的影像暗示下,恰是藏人当下的生活局面,也传达了导演的人文思考。
万玛才旦说:“这是一个杀手故事, 但它和其他的杀手故事不同,我喜欢这个故事的讲述方式。”
你看,在导演看来,故事本身不那么重要,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内容本身。假如你对超级英雄的商业故事感到厌烦,那么《撞死一只羊》从形式到内容,应该都能给你一点新意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