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民俗|藏族婚宴十八说,为什么要靠国家级非遗来保护传承?

2018年12月04日 13:17:35 | 来源:爱上拉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藏族婚宴十八说,是流传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藏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是伴随着藏族婚俗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语言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藏族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很高。

  藏族婚宴十八说,主要流传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的藏族群众聚居乡,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基本上处在脑山和浅山地区,世代从事农耕,兼营畜牧业。  据了解,根据《吐蕃历史文书》等相关文献的记载,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历史渊源,从时间空间上是无法具体计算的,但依赖于婚姻生存的各种民俗,如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拉萨成亲时,为了衬托婚礼气氛,就有人祝词庆贺,形式与婚宴十八说中的某些片段近似,由此可知,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历史比较悠久。  

       以前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所有藏族聚居区都流传着婚宴十八说,但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清乾隆年间,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息后,清政府对世代居住在湟中、大通、湟源等地的藏族限制说藏语,久而久之,这些地区的藏族群众将婚宴十八说赖以生存的母语给丢失了。从此,藏族婚宴十八说流传的范围便日渐萎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的加强,我国的文化生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正如藏族婚宴十八说,这一当地藏族婚礼祝词的十八道程序,正逐渐濒临消亡,不得不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传承。

  藏族婚宴十八说,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流传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藏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其表现形式是当地藏族婚礼祝词的十八道程序,贯穿于婚礼之中,大多为说唱,都是即兴表演的,一般由十几人分阶段完成,最盛时则需要几天时间,现如今缺鲜有人在婚宴上举行,鲜有人会这一古老传承的说唱技艺。

  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具体内容有:

  一、祭神。姑娘出嫁之日的清晨,由其家人焚香祭祀山神及家神,保佑姑娘从此走上新的人生路程。

  二、梳辫说。从部落中挑选手脚勤快、有夫有子女、容貌出众、口碑好的中年女子二至三人为出嫁姑娘梳辫,同时由其哥哥或其他长辈致辫发词。

  三、梳子说。一般由梳辫的女子来说。

  四、哭嫁歌。姑娘即将出门时,由她或其姐姐等女性长辈说的分别词。

  五、出路歌。也是由姐姐等女性长辈说的一种分别词。

  六、父母的教诫。临上马时,新娘的父母拉着女儿的手说的一种词。

  七、马说。送亲队伍骑马至新郎家附近时,由迎亲人员先赞颂送亲队伍的马,因马是以前结婚时用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对马鞍等都有相应的说词。

  八、垫子等马的颂词说完了,骑马的送亲队伍即将下马时,将提前备好的垫子铺在地上,让送亲队伍下马,此时,就有垫子的赞颂词。

  九、土地颂。送亲队伍下马接过哈达,喝了迎宾酒后,就要祭当地的山神,表示踏入了对方的地盘,请多多关照。

  十、赞颂房屋。进入新郎家后,先要祭新郎家的护法神,继而赞颂房屋。

  十一、茶说。当第一杯香喷喷的奶茶端到手里后,就要展开茶说,之后便可开饭。

  十二、酒说。酒当饭吃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开始敬酒,此时有酒说。

  十三、婚礼宴说。等酒足饭饱后,开始婚礼宴说,这是婚礼中最主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一般由送亲队伍中资格最老的人来说。

  十四、系腰带。送亲队伍给新郎系一条新腰带,一般由新娘的哥哥等人边系腰带边说。

  十五、衣服说。给新郎系好腰带后,便开始将新娘的衣服一件件晾出来,并开始衣服说。

  十六、祝福。等前面的手续基本结束后,便有一老人祝福新郎新娘。

  十七、嘱托。婚礼快结束时,由新娘家的人将新娘嘱托给新郎父母亲及其亲朋好友。

  十八、吉祥词。婚礼结束时有一段吉祥词,是对婚礼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祝愿。

  藏族婚宴十八说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藏族文化信息,这些古老的文化信息,只有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形式才能保存下来,若它失传了,这些极其珍贵的文化信息也随着消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