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有最能代表自己城市特性的名优产品,它们在平凡中孕育着感动,在生活中记录着美好。近年来,镇江人用“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作为自己城市的宣传语,可见醋在镇江人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而镇江香醋的代表企业——恒顺醋业既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也是中国醋王,它见证了我们城市的近现代历史,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金字招牌的背面是一段段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与我们城市的发展血脉相融、同气连枝。如今在“何处望神州”之处,一幅以醋为美、因醋扬名的地方产业传奇画卷正在持续描绘。
传承经典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6年,镇江香醋的领军企业——恒顺醋业获评了首批“中华老字号”,当年11月17日的《镇江日报》这样报道:“昨日,记者从市经贸委获悉,商务部16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单,我市恒顺醋业、宴春酒楼和存仁堂医药三家企业榜上有名。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恒顺’品牌创立于1840年。160多年来,恒顺香醋以其独具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特色,从当年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具备年产各类食醋10万吨能力,全球最大的粮食酿造食醋制造商,产品远销海内外。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66561万元,实现利润3247万元。”
当年报道截图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能够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的无疑都是其中翘楚,恒顺之所以能够名列其中,恒顺集团总经理聂旭东给出的答案是:恒顺正是切合了传承坚守、持续创新、加快发展这三大要素,所以才能脱颖而出。
恒顺发轫于1840年的朱恒顺糟坊,纵观其178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发展,优秀基因的传承在其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优秀的制醋菌种和独特的生产工艺被一代代的恒顺人传承了下来,不论是黑醋、白醋,还是香醋、陈醋,抑或是民生醋、养生醋,恒顺的产品再怎么变化,再怎么开发,157株核心菌种始终如一,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如今更是通过专家们用基因技术和大数据等科学方法将其固化了下来,让镇江香醋的美味能够世代相传。同时,代表中国制醋最高生产水平的“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经恒顺人不断传承与创新,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恒顺还传承了优质的产品品质,从金山牌到金梅牌、恒顺牌……不忘初心,坚持做好品质、好味道的产品是恒顺人永远不变的信念,因此无论是大西路作坊式企业时期,还是后来中山西路工业化发展时期,直至丹徒新城恒顺工业园规模现代化发展时期,“健康、美味、放心”始终是恒顺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荣誉就是恒顺人以质量为本的真实写照:从1985年开始,国家经贸委曾3次颁发了国家质量金奖,而恒顺3次斩获金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唯一,堪称经典。而最近40年来,巴黎博览会金奖、中国调味品行业综合评比七项大奖、镇江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江苏品牌紫金奖、恒顺香醋走上奥运餐桌、走进金砖峰会国宴、成为唯一一个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质量奖……无不在用事实和口碑告诉人们恒顺产品的品质。
优良的企业文化也在恒顺得到了传承。在恒顺醋文化博物馆内挂着一副对联“恒产恒心恒发展,顺情顺理顺财源”,这是上世纪30年代,镇江名绅苏涧宽氏为贺恒顺店庆,赠送的一对嵌字联,这成为恒顺的经营理念,更是企业实施稳健经营的战略,着力打造百年品牌,形成了“注重长远、注重实效”的企业文化。近年来恒顺集团还通过不断丰富“三色”家文化让恒顺在社会有成就感,百姓对恒顺有获得感,恒顺人有幸福感,而“恒顺众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得到更好传承发扬。
创新引领
在恒顺最新的智能化灌装车间里,卸垛、空瓶检测、清洗、沥干到加温、剔除不合格空瓶、灌装、贴标、码垛……20多道工序全部智能化控制、实施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每小时可完成2.4万瓶醋的灌装,而且每一件产品都可以追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醋的质量安全。这是企业参与开发应用,目前行业技术最高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而这一生产线,也是恒顺人引以为豪的创新之举。
漫漫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光芒的许多“老字号”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中,日渐衰弱甚至陨落,但恒顺却能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基业长青,实现着规模更大、影响更广、品牌知名度更高的目标,其秘诀就在于其能够坚持创新、不断革新,让这所“百年老店”始终契合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趋势。
“老字号”品牌要不断复制成功,从一个高峰走上另一座高峰。根植其中的灵魂必有创新,从1978年的千吨作坊到1988年4500吨香醋大楼、1989年业内第一条自动灌装线、1990年中国食醋行业第一台翻醅机研制成功、产能首次突破1万吨,1996年4万吨香醋技改工程启动,再到如今的中国最大醋企,产能跃升至30万吨,投资超亿的新研发中心建成运营,恒顺高端醋灌装线的投产,恒顺商学院成立……“百年恒顺”一路走来,历久弥新。
因为创新,恒顺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过程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而且还推动了整个固态酿造调味品行业的进步。目前,恒顺的产量比2012年翻了一番,可罐装线的用工却没有增加一个,正是因为各类创新之举让工艺更加稳定可控高效,让细节更加完善,走上了完全封闭式的食品安全之路。
聂旭东表示,正是一代又一代恒顺人在技术、产品、装备、管理、营销等方面持之以恒的创新,才有了恒顺的今天。明天的恒顺仍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加快创新,用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化的手段,来改造和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质量,以符合市场的趋势、消费者的需求和技术的变化。
发力主业
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期间,与会的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相关专家应邀到恒顺考察指导。虽然恒顺已是我国酿造食醋国家标准的重要起草者之一,但它仍不放过每一次能够继续提高的机会。
聂旭东告诉记者,“恒顺一直在跟相关的起草单位一起来推动国家标准,不断地进行优化提升,从而保证整个中国食醋的安全,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产品。”
恒顺在经历了2001年A股上市多元化探索的阵痛后,从2012年开始回归主业,实行同心限圆产业发展策略。醋是恒顺发展的命脉、根基,第一层圆是与醋相类似的发酵类调味品,企业近年来先后上马了5万吨白米醋项目和5万吨料酒项目,如今料酒已成为了企业第二大品类产品;第二层圆则是非发酵类调味品,如麻油、鸡精、味精等,第三层圆则是功能性食品,目前还正在储备期。正是因为恒顺聚集主业、整合产品,进行系统的优化提升,做好了产业升级文章,所以使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通过持之以恒的渠道建设和终端建设的优化筛选,通过高铁、多种媒体的天地联动、动静结合的宣传,国内18万多家销售门店对消费者吸引力和产品购买力都大大增强,特别是电商板块,近年来销售增长都在300%以上。而在国际市场上,恒顺创新营销方式,发挥地理标志保护的优势,产品出口基本遍布全球,实现了既卖产品,又建品牌,同时打牢市场基础的目标。近6年来,企业逐步摆脱多元化发展的困境,聚焦主业实现快速发展。主营业务销售由7.2亿元增加到14.47亿元,实现了翻番;企业利润由1000多万元增加到2.8亿元,增长了20多倍;税收由0.9亿元增加到1.66亿元,成为丹徒区第二纳税大户;上市公司市值由15亿元增加到70亿元,实现了翻两番;职工人均收入由3万多元增加到近6万元,增长了接近一倍。
作为一个让老百姓信赖的中国品牌,恒顺在产业规范化、品牌化之路上行稳致远,企业传统与现代的生产流程通过醋文化博物馆这一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向公众展示正越来越透明。恒顺人一直本着“恒顺众生”的理念,心系社会,努力创造共荣发展圈。近两年,恒顺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污水和废气处理,实现了厂区内污水、废气的达标排放,连续多年荣膺环境信用等级绿色企业称号,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恒顺还积极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在集团及下属企业就业;热心公益成为镇江慈善协会发起单位,造福当地百姓。特别是恒顺人精心打造的酱醋文化节,成为古城镇江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恒顺生态圈的每一个利益相关方都能共生共荣,共同去发展,这是恒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文化自信的表现。
展望未来,恒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玉宏表示,在推动镇江产业强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镇江市传统产业、国有企业、中华老字号的代表,恒顺人将始终坚持走传承、创新、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抢抓新一轮消费升级、品牌整合等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聚焦主业、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加快推进产业、产品、技术、体制机制、经营模式、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六大转型升级”的步伐,为镇江实体经济的振兴和领跑中国醋业作出新的贡献。
回望改革开放40年,镇江大地已涌现“堂皇”“圣象”“万新”“飞达”“天工”“鱼跃”等一大批代表地方名片的驰名品牌,相信我们的城市未来会有更多的“恒顺”共同擎起镇江“制造强市”的大旗,继往开来、接续奋斗,让镇江的醋香香飘万里,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增强城市、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