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嘘寒问暖常问候,知冷知热勤添衣。在射阳县长荡敬老院就有这样一个好闺女,她待孤寡老人如亲生父母,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拉家常。王霞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建亲情连线工作室,老人们可随时与亲朋好友视频聊天,她虽不是孤寡老人的亲闺女,却如女儿般贴心。
△晴好天气,王霞会将瘫痪在床的老人推出去散散心。程兰霞 摄
从乡镇打字员到护工
前天一大早,阳光明媚,王霞早早起床,帮老人穿衣、洗漱、叠被,接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来早饭。老人们吃好早饭,王霞到食堂胡乱吃了几口之后,又跑到老人房间帮忙整理屋子,紧接着又把瘫痪在床的老人推出去散散心,就这样王霞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王霞今年45岁,原先是长荡镇政府文印室的打字员,这份工作,在旁人看人既清闲又干净。2001年秋天,组织安排王霞到长荡敬老院工作,她欣然应允。然而,当王霞到敬老院报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破旧的校舍改建而成的宿舍,院内杂草丛生,看上去很荒凉,。”这与她想象中敬老院相差甚远,王霞有点后悔自己的决定,她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王霞改变了想法。一天清晨,王霞值班,她早早起床到宿舍查房。“我走到董素英老太太的房间时,听到老人在痛苦呻吟,她患有胃癌晚期,我立即拿来止疼药给老人服下,并一直守护在旁。”谁都有父母,而这些孤寡老人谁来到照顾呢?打那以后,王霞决定在敬老院好好干,将孤寡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孝敬。
创建亲情连线工作室
王霞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是全县敬老院系统中第一个取得社工师证书的工作人员,通过刻苦学习,她还取得了高级护理员执业资格证书。她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根据老人实际需求,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处理老人之间矛盾纠纷。
为了让老人在敬老院里找到家的感觉,王霞利用自己懂得电脑业务的特长,征得领导的同意,创建亲情连线工作室,老人可随时与亲朋好友视频聊天,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喂,我是你姑奶奶,有时间过来玩哦。”“姑奶奶您好,我在上海打工呢,等干完了手头的活,我接您到我家住几天,让你们老姊妹们聚聚。”年过八旬的张奶奶跟侄子视频聊天,喜笑颜开。
“年初,小王就把老人的生日公布上墙,生日那天,她会为老人订制生日蛋糕,大家一起聚餐,陪老人过生日。”院长周守伟夸赞王霞心细,对老人有耐心。她总是想方设法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为改善老人生活,她积极配合院长工作,和工作人员靠锹挖,筐抬,硬是把一块荒废地平整成良田。一起建猪舍、鸡舍,用自己种的粮食养猪、养鸡。同时培育花卉、苗木,种植蔬菜、中药材等,每年创造收入达到7万多元,是全县院办经济收入最高的敬老院。
18年甘做贴心小棉袄
年近九旬的冯爹爹患泌尿系统疾病多年,身上常年挂着导尿袋,起初,他晚上睡觉经常弄湿被子。王霞了解情况后,每天睡觉前帮老人在床单下垫上塑料布,穿上止尿裤,第二天早上再为老人整理好床铺、穿好衣服从未怕脏嫌烦叫累。“小王从未嫌弃过,就是亲闺女也没这么贴心。”冯爹爹见人就夸。
敬老院这样的小单位,人手少,但工作却杂而多。王霞主动承担起院内档案管理的责任,她将院内各种档案分类装订后,一目了然。她还按上级要求建起一人一档的老人档案。“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圆老人们的亲情梦,让他们过好每一天。”18年来,王霞与父母、公婆一起过节屈指可数,母亲住院,她只看了一眼就回敬老院,她觉得亏欠家人太多。
让王霞感到欣慰的是,她每次外出办事回来,还没到门口,老人们就像欢迎回家的女儿一样远远地迎接她。“我们吃什么,她就吃什么。”92岁的吉素华老人说。“我是他们的女儿,与自己的父母同吃同住,是应该的。再说院长是‘中国好人’,我得以他为榜样。”王霞说,她甘做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陪他们安享晚年。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编辑/刘静)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