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公办小学建“隔离墙” 心理的“墙”更令人反思

2018年08月27日 15:20:3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最近,苏州民办立新小学因校舍腾退,800多名学生被安排到附近公办勤惜小学就读。对此勤惜小学的家长们表示强烈反对,学校只好在校园里建了一道隔离墙,把两所学校的孩子分开。

  8月16日,苏州民办立新小学学生家长收到姑苏区文教委通知,称学校校舍被租赁方收回,学生将被安置到勤惜实验小学就读。

  立新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本次安置共涉及4到6年级16个班级共800多人。姑苏区文教委相关人员对媒体表示,这是因为勤惜小学“相对就近”,有空余闲置的教室,并且是姑苏区唯一符合安置条件的学校。

  而勤惜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始建于1906年,2008年停办,2016年在苏州平江新区重建,建设规模为8轨48班,目前只有三届400名学生。学生家长称,当时严格划分了学区,他们花了三万左右的单价在附近买房,才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读。现在立新小学整体迁入,是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办学校的资源,而且事前也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蒋利军和姑苏区文教委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虽然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但为了便于管理,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这一做法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有家长认为,校方在校内设置了一道“隔离墙”,将两所学校的学生“区别对待”,会引起两校学生互相歧视的心理,对所有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利。

  对此勤惜小学校长蒋利军表示,这样做只是为了保持两所学校的相对独立性,不存在制造学生之间歧视的问题。

  智者建桥,愚者建墙,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确两所学校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暂时借用校舍还是合并吸收,而不是用一道墙进行人为的隔离。

  媒体观点:

  光明网认为,《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要拆卸家长和公众间的那道心墙,关键还在于拆掉助长社会不公的教育规则围墙,这当然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朝向教育公平的增量努力和合力推进,最终让制度公平成为不公的“休止符”,而不是用另一种不公作为一种不公的“止疼药”。

  澎湃新闻质问,《“为什么我们和门那边的小朋友不一样”》:当勤惜小学家长认为子弟小学整体安置进入是挤占教育资源,是一种不公,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所谓的教育平权,本身已经挤占了其他人的教育资源?

  新京报指出,《隔离墙是对教育公平的“羞辱”》: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听取全体家长的意见,以便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南方都市报认为,《小学“隔离门”事件提示努力的方向》:是否真能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很可能难以乐观。尽管如此,“隔离门”事件仍然富有意义。它至少将存在的问题更尖锐地揭示出来,并向社会提示了努力的方向。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赵英雷 编辑/国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