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万元户”“喜大普奔”“点赞”“skr”……这些口头禅哪些是您曾常挂嘴边的?别看是个小小的流行语,但它可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改革开放40年来都有哪些流行语?其背后又有哪些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吧~
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
可以说,“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流行语。它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巨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着新的意义。这些丰富的流行语也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这是刊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光明日报》和修改过的清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篇文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随着这一概念的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成为了一句“流行语”。
从我做起
我们耳熟能详的“从我做起”你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吗?
1979年清华大学学生率先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后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这句话传遍了全国,得到那个时代的广泛共鸣。
“从我做起”这句励志强音更是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时至今日,都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打的
现如今,还有很多人将打出租车叫作“打的”,这个词源于粤语。
出租车在香港和广东较早出现,粤语中也就相应有了“搭的士”的说法。1979年,港商刘耀柱率先引进了一批小汽车,在广州创办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出租车公司。公司成立前,刘耀柱提出,出租车要“招手即停”,这是参照香港的做法,也是与世界接轨。出租车也就被称为“的士”,“打的”也慢慢流传开来。
奶油小生
再来看那个年代的娱乐圈。1979年年度最热门的电影《小花》创造了高票房,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词:奶油小生。跟我们现如今说的“小鲜肉”差不多。
这词怎么来的呢?话说拍片期间,主演之一的唐国强过生日,他说最想吃奶油蛋糕。由于当时奶油蛋糕并不普遍,陈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块小蛋糕。后来看样片时,陈冲看着唐国强的一个近景特写说:“你看这个皮肤,比我都嫩。他是吃奶油吃的,干脆叫奶油小生吧!”随着影片的走红,“奶油小生”也成为了那个年代对于像唐国强这样的帅哥的称呼。
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关心脱贫致富,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都八十年代了,你怎么还这么老土?”也成为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句话想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小喇叭是大多数儿童的首选广播节目。对于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国人来说,小喇叭成为他们童年生活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喇叭节目自1956年9月4日开播,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
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顾名思义,就是指存款或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家庭民户。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可谓是相当了不得的人家了,那时候物价大概是米价0.14元、肉价0.95元,压岁钱0.1-0.2元,工人工资一般是每个月28元左右。
万元户的出现,就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此后,党对农村和城市政策作了较大调整。80年代,个体经济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万元户”一词深入人心,随后更是有了“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百万才是真正富。”这句流行语。据悉,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内的农村,已有1870个收入超过一万元的劳动致富户。
你“下海”了吗?
“下海”比喻人们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由谋生。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活动的自由度日益增大,大批人投身私营工商界。随后还出现了“经商”一词,在这一大批“下海”“经商”的人之中,诞生了现在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经营人才,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那个年代,“下海”颇为风行,“你‘下海’了吗?”几乎成了人们见面必问的一句话。见面道一句“恭喜发财”也成了口头禅。
倒爷
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民众购买力的复苏,“倒爷”应运而生,他们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通过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倒爷”一词广泛流行。
市民正向“倒爷”问价
有事您呼我
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呼机开始普及。传呼机也叫BP机、寻呼机等。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BP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像如今我们的手机一样,当时人们甚至已经离不开它了。
“呼了你那么多遍你都不复机”,“有事拷我”,都成为人们的口头语。到了90年代,功能更强的大哥大的出现取代了BP机,但“有事您拷我”依然常被使用。
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可不是一个新词,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始于1981年的五连冠,不仅让中国人懂得了关于排球的一些名词,也认识了袁伟民、郎平、海曼和路易斯这些排球名将,更是让崇高而朴实的“女排精神”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时至今日,女排的再次夺冠,女排精神仍是不朽的光辉。
1984年,郎平担任主攻手的中国女排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90年代
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行词开始借助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此外,一些港台流行语也进入了内地。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早在1962年,邓小平在讨论到包产到户问题时就提出了“黑猫白猫”:“所有形式中,农业是单干搞得好。不管白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猫白猫”的理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1985年,邓小平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黑猫白猫”的影响更是扩大到世界舞台。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再次成为坊间的流行语,这套理论也贯穿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
炒股
从一无所知,到跌宕起伏,股票可谓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让人激动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为证券市场积累了经验,创造了环境。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炒股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经济行为。这期间,有百万人抢购抽签表,有1999年激动人心的“5·19”,也有时间跨度较长的熊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的炒股的行列,平时聊天时,人们时不时地就会聊起炒股。
抢购股民证的长队秩序极度混乱。(图:《黑镜头时间中国》)
炒楼
除了炒股,炒楼、炒房在90年代也逐渐流行起来。炒楼一词最早也叫“炒楼花”,源于香港。自上世纪90年代起,海南开启了全国炒楼先河。大小各级炒家活跃在海南,购买楼盘快进快出。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炒楼现象。
因特网
我们现在再普遍不过的上网,在90年代却颇为流行。1987年9月14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1996年第一家互联网企业诞生……
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开张。图片来自网络
在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互联网产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思想铺垫,或许也就不会有如今几大互联网巨头的诞生。这期间,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生事物数不胜数。
21世纪初
到了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也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求新、求个性,流行语也开始更加轻松。
北京奥运
从1979年重返奥林匹克,2001年申奥成功,2008年圆梦北京奥运,每一次都牵动着许多国人的心。北京奥运,可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上升,体育水平的提高,终圆百年奥运梦。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代表团的优异表现,更是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国人难以忘却。
选秀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了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赛《超级女声》,其中一些颠覆传统的规则,使节目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随着2005年的第二届《超级女声》人气的飙升,“选秀”也变得家喻户晓。至今仍被运用在各种节目中。
2010年至今
21世纪后,全民娱乐,全民参与,越来越多的流行语都来自于网民的智慧和思想。每年都有数不胜数的流行语,且频繁更换。
“坑爹”“伤不起”“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等,都折射出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与此同时,这些流行语也衍生出了新的“文化”——丧文化。但丧归丧,人们还是对生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给力”“点赞”“打call”“洪荒之力”“稳住,我们能赢”……不少充满正能量的词语也成为了流行语,被人们广泛使用。
同时,“中国梦”“打虎拍苍蝇”“新常态”“不忘初心”等国家的相关政策,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 心,都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常被人们谈起点赞。
和上世纪的流行语相比,如今的流行语更加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的语言。网络时代,人们凭着这些流行语,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也缓解了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的那些流行语,你还记得吗?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