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掉队”是接地气的问题|荔枝时评

2018年03月12日 10:27:4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周云龙

  (作者周云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电视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可以多元定义的时代: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是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的时代;从科技发展角度看,又是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个接地气的发言,提及一组与“老人、智能”相关的生活场景:

  “银行排队,机器预约叫号,老年人云里雾里吃不消。”

  “打车,不会用打车软件,站在马路边上老半天打不到,只好干着急。“

  “最要命的是去医院看病,不会网上预约,专家门诊基本没戏。即便是打电话让子女帮忙,好不容易到了医院,还被告知必须出示预约者本人手机。子女那么忙,怎么可能把手机贡献出一整天给老人看病?”

  新烦恼“盯”上老年人,老年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市场上不断推陈出新的高科技产品,要么没人教,要么搞不懂,要么学不会。因而有人大代表建议,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不要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掉了队。

  不让老人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掉队,有人提出,社区或公益组织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适应运用新技术;有人呼吁,智能应用要注意适老化开发,包括使用步骤、操作界面设计等,都应有老年用户思维。

  不过,这是一个“危险的建议”。当下,年轻人都被“黏”在手机小屏上,一机在手,应有尽有,难道也要让老年人回炉重做“低头族”吗?他们的生理状况,能时刻抱着手机吗?刚刚看到一幅近似幽默的图片,几位老年人坐成一排都在看手机,标题亮了:被年轻人带坏的老年人。而更堪忧虑的,智能产品的安全应用问题,可能是对老年人更大的心智挑战,有必要让他们也去接受“丢机”“误刷”“盗刷”之类的折腾吗?

  事实上,“不让老人在智能化时代掉队”的问题,还是一个城市化视角,忽视了那些进城务工、就医、旅游和投靠子女生活的农村人群,他们中可能尚有一定数量的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琳琅满目的新技术新应用,往往更是手足无措,忧虑重重——这些人群都要培训成为新技术的用户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靠谱的可操作的解决之道是,所有民生服务、公共政务应该给老百姓提供多个备选项的服务清单,ABCD,条条实用可行,可以是智能服务,可以是人工服务,可以是特别服务,尤其要有一些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传统渠道,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文盲半文盲群体开放绿色通道,不让他们受阻于数字屏障。

  其实,即使在年轻人群里,也不乏拒绝智能应用的个例。某著名作家拒绝使用手机,声称不希望被朋友圈绑架;少数文化人士也有拒绝下载微信的,不希望个人生活被围观。民生服务应当是“多项选择题”,选项设置应当以人为本,顾及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实际,要有多元视角,底层思维,不能唯一单选,更不能别无选择——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断创新,但也应不排斥“念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