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一周年:利益博局待解

2017年08月01日 00:04:26 | 来源:搜狐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报记者 王静宇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网约车政策实施一周年来,各省份政策推进落实的情况。24个省份发布网约车改革实施意见,133个城市公布了落地细则。交通运输部将持续推进出租车改革,对仍存在的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组织第三方评估。 去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约车新政”),时至今日,网约车新政已满一年,无论从乘客还是到网约车从业者,都能感受到巨大变化。有报告分析称,自网约车新政颁布以来,网约车行业整体呈现出用户减少、活跃率下降的局面。预计2018年移动出行用户规模预计下降到3.08亿人。 真实声音:“车少了”“涨价了” 之前滴滴打车的“烧钱大战”打响了占领市场的第一枪,解决了不少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之后随着神州、uber等平台进入市场,市场形成了竞争博弈,再到如今滴滴成为第一大打车平台。 然而滴滴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到来,对司机、车辆和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京人京牌”“沪籍沪牌”的规定一度引发热议,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网约车车辆的减少,因此大家也明显感受到,打网约车确实比以前难。 近日,记者乘坐一辆通过滴滴打车预约的网约车,记者和这位司机热聊起来,这位司机说,“我可以说是滴滴第一批的最老司机,滴滴刚开始运营我就跑车了,那时的补贴很高,机场跑个来回能补贴百十块钱,那时一个月挣个两三万块钱都不是难事。可现在随着网约车管理的提高,补贴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任何补贴,除去油费,平台抽成费用,在加上硬性派单,带来的额外油费开支,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 据记者了解,目前乘客的所有付费,软件平台收取大约25%的费用,司机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和最初相比较,不说“一夜回到解放前”,至少赚得不多、积极性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不放弃这份工作”时,这位司机说,“干这行已经习惯了,虽然现在普遍收入少了很多,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位司机还告诉记者,曾经和他认识的一些网约车司机,由于新政门槛的抬高,纷纷放弃了开网约车,有的开起了黑车,有的是租用北京牌照开,而有的就干脆不开车了。 由此来看,网约车新政猛于虎,将资质不够的车辆拒之门外。少了低价诱惑,再次加剧了顾客的流失,滴滴平台对车主的抽成提高,再加上没有优惠补助,加剧车主流失。乘客、车主两不讨好,自然不好的声音也会传来。因此大家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滴滴车少了”“滴滴涨价了”。 有报告显示,随着滴滴移动出行平台补贴不断降低,短期内用户规模将保持平稳态势,用户增长趋于理性,同时用户将受到网约车新政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此外,也不乏政府监管部门对于稳定社会的安全性与公平性的原因,对于网约车的管理过于严苛,新政意见稿中以增大轴距等车型要求为整顿指标之一,无疑会大大减少网约车车辆。 确保改革政策取得实效迫在眉睫 平台和司机,当然希望早一天拿到许可证、早一天光明磊落上路运营;可是,不少城市或是有观望心态、畏难情绪,规矩都还没立起来,监管仍是本糊涂账。 目前,全国已经获得合法身份的网约车司机,还不及滴滴一家平台高峰期司机总量的0.6%。这其中,固然有部分城市提出的从业人员资质高门槛卡掉、“吓走”了一批司机的原因,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审批过慢。 此前就有媒体曝出,一些城市网约车司机考试因命题过难,通过率不到10%。开网约车,真的必须知道“黄宗羲是哪个朝代的”吗?手机有导航,真的必须知道“某市交通委员会在什么地方”吗? 日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对这一年来的改革情况进行了披露。“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与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王绣春认为,从各地情况看,由于出租汽车行业新老问题交织、利益关系复杂,部分城市难以理清思路、拿出有效措施,也担心“按下葫芦浮起瓢”,有观望心态,加之改革涉及部门较多、各方认识不统一、协同力度欠缺,导致一些城市改革工作滞后。 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推动有关城市积极稳慎制定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组织开展改革政策落地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地,取得实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认为,现有地方版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实施会有好几个后果:一是公然强制网约车平台进行户籍歧视,这是非常不公正的;此外,地方版新政要求车辆是中型以上的豪车,这会把网约车压缩到只是一个零头,结果就是让人们重新回到两三年前打车难的时代。 薛兆丰建议,地方网约车新政应彻底修正户籍、轴距、排量等的限制;区别管理兼职与专职网约车司机;强化乘客选择权;鼓励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的融合;大力鼓励拼车、合乘出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