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其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老师会根据情况做出教学调整,促进孩子学习更加有效。
“孩子睡眠最重要”“长远来看,健康也是一种胜利”“让孩子们有时间休息也能更好地发展”……为了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国内已经有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实施“作业熔断机制”,但每有类似消息传出,依然会引发舆论关注。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才能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行。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保证睡眠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小学生每天睡眠要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现实中不少孩子却经常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之中,个中缘由虽不一而足,但作业多无疑是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业熔断机制”的推出,对于保障孩子的睡眠,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睡得好才能长得高,睡得好学习才能有效率、取得好成绩。道理谁都知道,家长们也都希望孩子能早点入睡。问题是总有一些平常做作业比较“慢”的孩子,为人父母者难免纠结不已——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做完就“熔断”,不断“欠账”会不会陷入恶性循环?
平心而论,家长们的担忧并非多余,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业熔断机制”就不切实际了。
首先,考虑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情况,该机制划定了相应的“熔断”时间。通常情况下,各学段到相应的“熔断”时间,基本上已经触及作息的“底线”了,即便不“熔断”,很多家长也会要求孩子停止作业洗洗睡了。有了“熔断机制”之后,家长可以更名正言顺地向老师说明情况。
其次,如果孩子到“熔断”时间还经常完不成作业,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倘若是学习态度不行,那么就应该借此机会好好治一治“拖延症”。倘若是学习能力欠缺,那也不能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来完成作业。要知道,疲劳战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作业熔断机制”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回归。教育不应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过重的作业负担往往会扼杀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而“作业熔断机制”能够促使教师重新审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去精心挑选、设计那些真正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的作业。尽管“作业熔断机制”可能尚不完善,但这第一步的迈出彰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值得期待后续的持续完善。
笔者有一位长期在乡村中学任教的朋友,他所教的孩子们,基础相对薄弱,其他老师都想方设法通过多布置点作业“抢时间”,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严格控制作业量,还把作业分为几个层次,规定不同程度的学生只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不得轻易“越界”。尤其是基础最薄弱的学生,他不要求学生交作业,但却要求学生在做题前要认真把课本相关部分看一遍。孩子们看了课本之后,发现基础题原来并不难,做起作业来很有成就感。做完基础题之后,还忍不住想“挑战”一下“难题”。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之后,学习状态和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推行作业“熔断机制”并非“一熔了之”,要确保“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还需系统谋划,完善配套机制。 一方面,老师布置作业要适量,不要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僵化作业,避免“题海战术”,实现“减量提质”;另一方面,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甚至动不动“开小灶”额外增加负担。
日前,江苏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会上特别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和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有正确的育儿理念,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家校双方应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惟其如此,作业“熔断机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地。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