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飞机上哭闹的幼童,不妨多点耐心和理解|荔枝时评

2024年08月27日 11:23:0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8月26日,一则女童在飞机上哭闹被陌生人带至机舱洗手间“教育”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里,孩子撕心裂肺地哭着找奶奶,一名女子怒喝“不哭”,另一名女子威胁说只有不哭才能去找奶奶。

从配发文字看,她们认为孩子哭是因为“没规矩”,是“奶奶惯的”。所以她们把孩子带到洗手间,锁上门,还声称是按照“樊登读书”讲的,“不打她,好好说,什么时候不哭什么时候出去”。她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没规矩不成方圆”,也标榜自己“喜欢行动,不喜欢当观众”。

这可能是“樊登读书”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樊登或许想不到,跟着他读书居然让人学会把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关在洗手间里威胁,还把言语恐吓美化为“教育”和“哄”。

一岁多的孩子,连大小便都不能自控,你让她控制情绪?其实,婴幼儿在飞机上哭闹,跟规矩无关,很大可能是跟孩子的生理有关。简单地说,孩子太小,气压、噪音、密闭环境会让孩子很不舒服,哭是婴幼儿唯一表达的方法。

两个女子自以为有权利对别人家的孩子“立规矩”,为了炫耀自己的所谓“教育成果”,不经过孩子家长的同意就拍视频发到网上,孩子的脸甚至没有被打码。这么做,合适吗?女子在视频配文中表示“问心无愧”,恐怕也是当前社交媒体上的一些氛围给了她们“正义”的错觉。

吉祥航空在声明中用的是“洗手间教育”的说法,说这是其祖母同意的,以及“通过电话与儿童母亲进行情况核实,儿童母亲表示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同时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

警方工作人员回应媒体时称:“因为(爷爷奶奶)之前没有带小孩的经验,所以造成了这个情况。视频里提及的两个女性哄小孩这事,也是经过其爷爷奶奶同意的。”“如果没有经过同意,我们就会处理。经过了他们同意,我们确实就不好说什么了。但拍这个视频,孩子的爷爷奶奶是不知道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口头教育了孩子的爷爷奶奶。

祖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的无助并非不可理解,他们可能缺乏经验,也没有充足的应对手段,这时身边有人说可以帮忙“哄”,他们一定会很感激。陌生人会做什么,他们没有足够的警觉。甚至不排除,他们可能会觉得,只要孩子不哭,用点威胁恐吓的手段没有什么不可以。至于不在现场的母亲,只能听孩子的爷爷奶奶描述发生了什么,当时也未必看过视频。航空公司打电话给她时,倘若用的是“教育”这个词,那么,除了对陌生人的“协助”表达理解,还能说什么?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任何未经监护人明确授权的行为,尤其是涉及儿童人身自由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虽然事后确认带走孩子获得了孩子奶奶的同意,但所谓“教育”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也是需要审视的,更不用说后续未经同意拍摄视频并发到网上。将孩子单独带入密闭空间,并对其实施言语威胁,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可能构成对儿童的心理伤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监护人的同意并不能成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借口。就如同某些所谓的“特训营”,监护人送孩子去,和同意虐待孩子是两回事。哪怕监护人同意暴力对待,涉及暴力和伤害的行为依然是非法的。而当监护人监护不到或监护不力时,也正是需要公权力介入的时候。我们通过媒体报道得知,孩子的爷爷奶奶接受了教育,但更多人也在追问,对那两个陌生女子还有调查有下文吗?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些人总爱吐槽哭闹的孩子是“熊孩子”,哭闹不止就一定是“熊家长”在背后纵容。但是,“熊孩子”“熊家长”的标签就能总结囊括所有复杂情况吗?尤其是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在公共空间中,婴幼儿的哭闹是难以避免的现象。每一个人都曾被容忍过,只不过今天嫌弃孩子哭闹的人忘记了自己当年是怎么让人手足无措的了。

有的国家在关于噪音立法时,专门把婴儿哭闹和玩耍的声音视为同自然界的声音一样必须容忍。不准孩子哭,或是规定只能哭多长时间,几点哭,都是反人性的。成年人面对婴幼儿,应当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非将其视作需要纠正的错误。这种包容与关怀,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文因素。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