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一面镜子,映照家庭教育的困境|荔枝影评

2024年08月03日 11:37:0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李戈

(作者李戈,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截至8月1日9点整,猫眼专业版显示,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累计票房已经超过24亿元,电影本身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在电影中,沈腾饰演的马成钢与马丽饰演的春兰夫妇,为了培养儿子马继业成为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装穷”。在马继业尚处于懵懂无知的幼儿阶段,这对父母便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豪华宅邸,携子入住简陋的平房,与扮演“奶奶”的演员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刻意营造的贫困环境中,马继业被迫早早承担起家务,照料“病榻上的奶奶”,展现出超乎年龄的责任感和勤劳。春兰夫妇认为,隐藏自己的财富,让儿子生活在朴素的环境中,能够锻炼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这条路径实际上只是以爱的名义编织出的巨大谎言。

喜剧的精髓在于它既能引人发笑,又能触动人心,引发深刻的思考。《抓娃娃》凭借其幽默的情节让观众捧腹,更在欢笑之余,悄然植入了对家庭教育本质的严肃探讨。

影片中,马成钢夫妇每一次“穿帮”后拙劣的“补救”,不仅是对儿子赤裸裸的欺骗,也模糊了道德与伦理的界限。这种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教育方式,让人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不禁开始质疑:以牺牲孩子的真实感与信任为代价的教育,其价值何在?父母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好”,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需求,抑或只是一种父母自我满足的投射?

马成钢夫妇未能预见的是,他们的欺骗行为最终会对马继业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当真相如洪水般倾泻而出,马继业面对的不仅是对父母的失望,更是对整个世界的信任危机。他的人生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每一个微笑、每一滴眼泪,都是被操控的。这种操纵不仅剥夺了他的选择权,更是在他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让他质疑世间的一切美好,包括父母的爱。不过,导演巧妙地平衡了这种矛盾情感,一句“你以为只有你在被操控吗,你不也是在操控我们的人生吗”,既揭示了家庭关系中权力动态的复杂性,又触及了人性深处的情感共鸣。

《抓娃娃》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在于它以夸张的手法放大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教育细节,进而解构并讽刺了某些父母出于“好意”而采取的极端教育方式。少数控制欲强的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构建虚假的人设,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文化根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抓娃娃》不仅是一部喜剧电影,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它要求父母放下自我,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正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家庭教育中,这枷锁往往来源于父母的过度控制。真正的爱,是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爱是理解的别名”,它需要我们放下权威的姿态,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梦想。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茁壮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