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管虎导演的电影《狗阵》在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后,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是一部不太好简单评价的作品。不像典型的故事片或者剧情片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脉络,《狗阵》有着更强烈的“伪纪录片”风格——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情节发展,只是淡淡地记录着围绕主人公二郎发生的一切。观众跟随着主创的视角,去观察电影里的一切。
虽然《狗阵》在故事情节上稍显单薄,但它以丰富的视觉隐喻和象征意义弥补了这一缺憾。影片中出现的荒漠、野狗、破败城市、废弃动物园、日食等意象,都指向了更为深邃的主旨,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故事发生在大西北的荒漠中,这不仅是一种地理景观,更是男主角二郎内心荒芜的写照。出狱后的他对未来满怀迷茫和失落,内心就如同这片沙漠一般干涸凄凉。而黑狗的出现则如同一片绿洲,给予了他生存的勇气和希望,伴他重拾生机,走出阴霾。影片中,他与黑狗遭遇沙尘暴翻车命悬一线时出现的风滚草,也暗喻了再恶劣的环境里,也有生命的不屈。
野狗则被赋予了边缘人的象征意义。它们被城市所抛弃,只能在荒凉角落苟延残喘。刚出狱的二郎也曾被视为异类,与这些野狗命运相仿。但他并未放弃重生,而是努力融入社会,终获新的出路。
破败的小城镇曾经是重要的资源开采基地,如今只余断壁残垣,昭示着资源枯竭导致的城市没落。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人们对曾经辉煌的追忆,映射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困境。我作为一个成长在老国企大院的“80后”,心有戚戚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废弃动物园这一意象。“赤峡”辉煌之时,山丘上有蹦极,这在当年还是非常新潮前卫的游乐项目,山脚下的游乐场和动物园,我们也能想象繁盛时的辉煌。如今,只剩囚笼遗迹和被人们遗忘的野兽。这不啻是被遗忘的过去的写照,也是心灵囚笼的象征。而二郎父亲在此坚守着,他听着苏联老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诗歌,每天维持剩余动物的生存,既是对过去美好的追忆,也是给未来留下一些希望,期盼二郎直面内心的阴暗面,走出过往的牢笼,重获新生。
而临近结尾的那场日食戏剧般的降临,则隐喻了黑暗的笼罩与希望的重生。日食过后阳光必将再现,就如同二郎背着黑狗死后留下的小狗崽子骑着摩托奔向远方:走出阴霾,拥抱新生的曙光。
观影至此,不难发现导演管虎在影片中洒下的种种隐喻,皆指向一个主题:即使在最荒芜的环境,在最绝望的时刻,只要不放弃希望和勇气,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第二次出发的机会。
这或许也是导演想借此影片传达给我们的人生哲思:没有太多情节的电影,或许更接近我们这一生的本真面貌。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内在的矛盾与斗争:面对荒凉,重拾希望,一次次突破心灵的囚笼,在黑暗中不断孕育光明。
既然人世间的百态就是如此,那么《狗阵》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近乎纪实的真实感。正如电影所展现的那般,人生虽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暗藏着需要被赞颂和被昭示的意义。我们自己也许就是二郎,在茫然中找寻一线生机;我们身边也许就有那只黑狗,曾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所以,这部带着哲思的电影,恰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最质朴的影子写照。
但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最大的特质,就是用画面讲故事,而单薄的故事,还是会把导演精心建构的意象、隐喻的感染力冲淡。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考据的细节党,这部电影对你的共鸣也许会弱得多。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