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的禁足令,圈不住青春的热情|荔枝时评

2024年04月30日 15:45:2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胡印斌

(作者胡印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五一假期将至,正是出游好时节。不过,有高校已经下达禁令,严禁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不得组团出游。不少高校还明确,一旦违反其中规定,将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不得”“严禁”字样,很是刺眼。很多网友对此不理解,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些高校咋还硬是树起一道无形的围栏,把他们围在其间呢?不出游、不组团出游,安全系数当然会更高,但是,眼看着大好春色却宅着不出门,这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这些年来,因为旅游而发生意外的事情,确实时有发生。作为一种未雨绸缪的考量,高校在五一前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出游安全,也是职责所在,本来并没有错。只是当众多高校不约而同地把“组团出游”“集体出游”纳入禁止项时,难免让人多想,这是不是在发布“免责声明”?

也就是说,高校当然有权力限制大学生使用班级或学院名义从事包括旅游在内的任何事情,在这里,权力和责任也是对等的。高校放行了,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预先宣布不准,则就等于是宣布放弃这个责任。

但这里显然是有问题的,所谓“免责”也不过是想当然。一者,大学生集体出游,一旦出事,则校方不管是有无事先提醒,都很难完全撇清关系。当然了,这里所说的责任也很宽泛,诸如参与调查、责任分担等等,均属此类。而不管何种责任,都不可能袖手而置身事外。

倒不是说这样的“绑定”无法解除,而是说,只要学生还没有毕业,原则上,其与学校的关联就很难完全斩断。学校即便发布一则禁止出游的公告,也属于单方面发声,并非其是否担责的依据。

再则,如果高校不让大学生以班级名义出游,还算“师出有名”的话,那么,连自行组团出游都严禁,未免管得太宽了。青年人朝夕相处,志趣相投,趁着假期一起出去看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有什么不好?看看历史上那些英杰之士,很多人都有结伴畅游的美好经历。

一句“不得”“严禁”,貌似是在寻求安全,实则不过让个别管理者求个安心而已。其所关切的,似乎并非完全是学生的安全,而更多是自己的利益。高校如此作为,未免让人失望。这样或许能保证学生安全,却也让本该英气勃发的高校学子,看上去越来越像中学生。

无论如何,青春的热情,世界的诱惑,行走的悸动,都不应该被阻拦,也是什么外力都挡不住的。一条“画地为牢”的禁足令,如何禁锢得住满园春色?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这是一个积极进取、释放激情的年龄,理应多走多看,多亲近自然,多抚摸古迹,多体察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总是想着禁足,总是想着少说少动,总是想着把青春压在箱底,这也不能,那也不行,则青年人如何成长?如果大家谁也不出去,都猫在家里,安全可能确实更多一点,可阅历学识从何而来?再者,动辄各种禁令,旅游怎么发展?消费如何促进?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