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焦│文明风盛新时代

2024年04月26日 13:34:40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江苏各地通过文明实践服务群众、凝聚人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暖心服务,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走深走实。

【徐州贾汪:多彩文明实践广聚人心】

在贾汪区赵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张西玲和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正热火朝天地备菜、包饺子,为村里的老人们准备午餐。

屋里的老人们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蒸腾着烟火气的小院熙熙攘攘、充满温馨。然而,几年前,张西玲的这个院子却是另一幅光景。张西玲是村里的困难户,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留下了她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解决张西玲的困难,“十必联”志愿者赵云龙主动敲响了院门。

“十必联”工作人员赵云龙说:“我就开导她,我说,俺奶不要生气,不要太烦恼。生活慢慢来,都会过去的。村里面环境整治干活,我都叫上她。”

一次次诚挚登门和真情关怀,终于敲开了张西玲的心,也让她逐渐迈出家门,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2021年底,村里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幸福小院),张西玲知道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十必联”志愿者,表示愿意提供自家小院作为场地。

2022年3月,塔山村赵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幸福小院)正式建成使用,寂静的小院热闹了起来,张西玲也成为了幸福小院的一名在册志愿者。

徐州市贾汪区赵庄村村民张西玲说:“我也很幸福,看到老人吃得好,咱照顾得好,等咱老了也能享这个福。”

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张西玲的转变正是当地的一种工作方法发挥了作用,这就是“十必联”工作法——围绕群众家里的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和矛盾纠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十件事,由村民小组长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上门走访、了解群众诉求、提供志愿帮扶。

徐州市贾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辉说:“共性问题是众人帮、志愿帮,个性问题部门帮、专业帮。由‘十必联’志愿者在群众遇到问题时进行吹哨,部门到基层进行及时帮助,化解问题。”

在此基础上,贾汪区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大泉街道宗庄村的“敲门大姐”服务队,定期敲开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家门,提供贴心服务和帮助;用服务兑换生活用品“积分超市”,以“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因地制宜建设了具有家门口就业功能、便民服务功能的实践点共227个。截止2023年底,徐州市贾汪区1.6万名骨干志愿者包联11万户群众,征求群众意见83000多条,有效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常州溧阳:以茶为媒 打造“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泡一杯春茶,饮一口春味。在常州溧阳天目湖镇东陵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茶里九事”议事点里,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喝着茶、聊着天,一场关于社区新建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议事正在进行。

常州溧阳天目湖镇东陵社区党总支书记孙静说:“通过以茶为媒去说事、议事、谈事、品事,近年来,我们将‘茶里九事’品牌融入到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去。”

“茶里九事”不仅有固定议事点,还有流动的议事点。这些议事点就设在小区、楼栋、居民代表家中。社区工作者们走入群众中有针对性的倾听民声,为民解忧,引导居民更乐于参与进社区治理、文明实践中来,同时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

【无锡宜兴:陶都星光课堂点亮市民夜生活】

“下完班,上夜校”的新夜生活方式,正在无锡宜兴火出圈。晚上,走进宜兴市环科园社区教育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每个培训室灯火通明,国画艺术、生活茶艺等多个课堂火热开展。

国画艺术学员俞婕说:“我一直对国画很感兴趣,但是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去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非常感谢‘陶都星光课堂’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平台,课程内容我很满意。”

宜兴市文明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陶都星光课堂”,围绕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健康健身、家庭教育等主题开发设计了120多门课程,同时发布50余门线上课程,统筹配置夜间课程资源,精准供给多样化学习需求。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邓曦  杨雯 李晶鑫 徐继垚 殷俊 张蔷 李宁人 供片台/徐州台 溧阳台 宜兴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