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曝光层出不穷,警惕热议背后的职能缺位|青年说

2024年04月11日 17:26:1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话题#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联合举报导师# 引发网友热议,北京邮电大学15位研究生写23页PDF,联名举报导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4月10日北邮发布情况通报,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

  网上公开、实名举报问题导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2020年,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123页举报材料实名举报学院教授与其学生学术造假;2022年,北大艺术专业硕士在互联网上实名举报南开大学教授性侵,今年年初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的125页举报材料又一次将学界的“暗黑角”推上风口浪尖。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几起事件的相似之处,所有事情经过网络曝光最终都得到了让网友“满意”的答复,校方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介入检查。

  从结果来看,这些被举报的导师确实都存在相关问题。上网举报固然是监督形式的一种,但也不免让人提出疑问:这种“玉石俱焚”般的举报到底是举报人的“第一选项”还是“无奈之举”?除了这种上网公开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也依然能够有效的“举报-处理”渠道?为什么遇到这类问题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通过“网络升堂”来“击鼓鸣冤”?

越来越多的“网络曝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常监督渠道的建设有待加强。“一曝就灵”的案例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不曝不灵”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有渠道。要让学生们知道基本的维权方法。以青海省为例,针对全省公布师德师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在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进行相关处理通道的政务公开。这样进行政务公开的省份有很多,但缺少的是对学生信息的对接,定期开展宣传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渠道,能够使用相关渠道。

另外一方面,是要保证渠道通畅、处理有效。特别是在学生对问题老师的反映方面,不少学生选择了在毕业后“回头举报”。2016年,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吕翔,因无法忍受该院张裕卿及其女儿张丝萌的学术造假而选择退学,直到4年后,他才写下123页的举报材料。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更是冒着无法毕业的风险来进行举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问题老师曝光方面学生的“弱势地位”。而这种“弱势地位”若长期存在,则会纵容学术不端等情况蔓延……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针对这类问题要“抓早”“抓小”,“抓出成效”。日常通畅、有效的“举报-处理”机制,也会倒逼导师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起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不能够及时“抓早”“抓小”,则会因为一人“上网”而殃及池鱼,让学校出现名誉受损的情况。甚至一经引起舆论热点引爆,信息核实带来成本损耗,信息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滞后性会带来的公信力的损耗……这样的代价又会反作用于意见沟通渠道,从而导致原有意见反馈体制的失效,因此常态化的监督与纠错机制需要更加落到实处。

当然,合理、有效的“举报-处理”,不仅体现在“抓早”“抓小”,还体现在对于被诬告的老师及时“正名”,不给有不良居心者钻空子的机会,维护好师道尊严。

诚然,针对学界来说,学术不端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不能忽视低概率事件背后的影响,“迟到的正义”不该只能被热搜推动,重压下损害的只会是学校的声誉。无论是出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还是本着促进科研和教学健康运行的原则,都不该让意见箱沾满尘土。面对这些问题要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回答,给出一个让网民,让所有事件的当事人真正“满意”的结果。(王嘉权 黑龙江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