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寄成绩单引热议,大学“高中化”还要走多远?|青年说

2024年04月11日 17:20:0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两天,有网友把浙江大学寄回成绩单这件事晒在了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不少网友戏谑地说道:“万万没想到,读大学了还跟小学生一样担心爸妈看到成绩单。”

近日,记者从浙江大学教务处一老师核实到,部分学院确实会向学生家长邮寄学生在校成绩单。老师说明,此举是为了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虽然学生已经成年,但学费是家长提供的,家长知情权还是需要的”。该老师强调,有些学院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寄,只针对成绩差的学生邮寄成绩单到家。

而寄成绩单则非浙大一家之创举,据笔者检索,很多高校都有类似的做法,例如,杭电会给大一大二的学生家长,寄送成绩单。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的老师介绍,学校每个学期会发送成绩查询的短信给家长。深圳大学也曾给部分专业的学生家长寄了学生成绩单,快递含有所有学期的成绩单、绩点换算说明、《致家长一封信》以及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方式。

图源社交网络

寄成绩单一事,不应当只有娱乐化的戏谑,应当看到,社会中对其惊诧之声不小,很大程度上在于,打破了公众对于大学自由、包容的想象。值得追问的是,倘若依靠“寄成绩单”作为一种倒逼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的手段,那是否又违背了大学培养具有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公民的责任?又是否是以“知情权”为幌子,将教育责任甩给了刚卸下“成绩焦虑”的家长?

更重要的是,“寄成绩单”以及类似现象恐会进一步加剧大学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在其作为某种倒逼工具发挥作用时,不管是在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环节,都是对于成绩这一指标的一次系统性强化;尤其是部分认知水平较低的家长,学校传过来的成绩单,只会激活家长“鸡娃”的基因。但这背后是存在误区的,学生期末成绩很好就是人才培养的成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为例,在大学当中,尤其是文科,在普遍存在“划重点”的背景下,简单复习一周甚至几天,想要获得好成绩是非常容易的,这反过来也说明,绝大多数大学期末成绩的含金量有待考量,并不值得社会将过多的注意力资源集中于此。

而真正的“大学成绩”或是“功夫在课外”的,在试错成本极低的这几年,去找到热爱的方向,去“认识你自己”,在诸多的可能性中,找到最契合自己的那一种。同济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俊曾在采访中批评大学成为“苦读的高中”,他对于自己大学最深的记忆是“闲暇”与“碰撞”,是和同学一起从华师大后门边嗑瓜子边聊天,是和同学一起就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这些“闲暇”与“碰撞”在奉成绩为圭臬者看来是种浪费,但却让李俊发现自己对教育比对数字更有兴趣,从理工科改学教育学。在大学期间,去创业,去实践,去探索,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都是耀眼且实打实的“成绩”。

无论是“寄成绩单”,还是前两天才热议的“大学家长群”,都将进一步加剧“大学高中化”,大学越来越不像连接书斋与社会的“小社会”,而像是“大高中”。前不久清华大学甘阳教授更是断言:“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这个是'I have to, no I want to(我必须如此,尽管我不喜欢)'。”

大学“高中化”“工厂化”,让学生在这里也难以转变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被单一的评价标准所框定、裹挟,找不到人生目的与方向,而毕业愈近,则迷茫愈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人向着考研、考公、考编前赴后继,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但在不断遭受质疑的背景下,大学“高中化”还要走多远呢?(陈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