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滚烫”的地方文旅,如何一路长红?|荔枝时评

2024年03月20日 17:03: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周燃

(作者周燃,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早上开始,排队4小时只为吃一碗麻辣烫;从南方出发,转了3趟车跨越大半个中国,终于尝到了那正宗的辣子味;一口烫菜锅,一锅里有三四个烫菜用的漏框,门口却排起百米长的队伍……这一切,都发生在近期的甘肃天水。“一碗麻辣烫带火了一座城”,裹上酱汁的手擀粉,配上灵魂的“甘谷辣椒”,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舌尖上的火爆”。

从“去长沙喝一杯奶茶”“去重庆打卡穿楼地铁”,到“烤炉小饼加蘸料”“冰雪奇缘配冻梨”,再到“村超”带火的榕江县、《狂飙》“点燃”的广东江门,再到这一次的天水,我们越来越发现,网红城市已经不再是大城市或者老牌旅游城市的专属,大城小城都有机会在“泼天富贵”中刷一把自己的存在感。这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奔赴,是消费活力的释放,也是城市发展的“文旅密码”“机遇密码”。

纵观这些新生代网红城市的“一夜爆红”,都蕴含着“流量”与“客流量”的辩证关系。以天水为例,“甘肃麻辣烫”话题在2月初开始受到关注,起初是一名大学生回天水过年,发布了“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视频,走红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探店博主、直播达人前往打卡,让“天水麻辣烫”持续升温并且在近期到达了“沸点”。这种“网络引爆,口碑传播”的模式放在淄博、哈尔滨身上也同样适用。更进一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流量资源的下沉,让中小城市获得了快速翻红的机会。

“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视频

政、企、民的多方联动,也为“麻辣滚烫”赋予了一份“温暖如春”,就像再好吃的麻辣烫,也得配上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在天水市秦州区,人流量较大的小吃街连夜刷墙、修路赶工,火车站前的爱心车队成为游客们的“麻辣烫专线”,还有很多本地人在摊位给游客送上当地特产。我们不禁想起淄博烧烤破圈后,当地政府、市场、百姓联手对游客的“宠溺”;而白马藏族身着民族服饰奔赴天水,在古城街为大家表演国家级非遗“文县池哥昼”则仿佛让我们梦回哈尔滨的企鹅巡游。看呐,纵然文旅套路千万种,但还是唯有真诚动人心,毕竟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跳“池哥昼”

对于天水来说,这次确实用麻辣烫这个“小支点”撬动了“大收益”。据媒体报道,近期天水市每日外地游客达到4万人次左右,在3月17日,天水市省外游客突破7万人次。巨大的客流量放大了“一碗麻辣烫”的辐射作用,天水市区内景点伏羲庙、博物馆等,以及天水市的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等地,都已提前迎来了旅游旺季,在景区附近做生意的村民也因此受益,让钱包“鼓了起来”。

当然,如何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把“人流量”变成“人留量”,依然是需要回答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网红效应,但“网红”不能成为一个城市唯一的标签,毕竟短期的“出圈”未必就能意味着清晰的前景。对此,一方面要建立文旅发展长效机制,以短期爆火为契机,完善商业环境、公共服务,增强交通、住宿等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长效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天水麻辣烫的走红就带火了当地辣椒,促进了特色农产品销售,这也启示我们,城市发展要抓住重要窗口期,拓展经济新赛道,为更多事物插上飞出天窗的翅膀。

北方有雪花、南方有浪花、东南有小桥流水、西北有大漠孤烟……天水的走红让我们又一次发现,当前旅游目的地正向多元城市开发,游客的旅行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这为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期,让“出圈”不再遥远,“逆袭”成为现实。但别忘了,在城市文旅进入了“人设”时代的当下,绝不能满足于“快闪”,唯有用满满的细节、深深的积淀,才能真正把文旅增长点握在手中,收获系统性的长远发展。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