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李可乐》:宠物故事讲好不容易|荔枝影评

2023年12月16日 10:28:2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些年宠物题材的国产电影拍了不少,但佳作不多,主要问题出在故事缺乏戏剧张力,人与宠物的关系塑造显得生硬。其实,能逻辑自洽,让观众特别是养宠人群共情感动的就算是好故事。用这个标准衡量,《再见,李可乐》算是同类题材里表现较好的。

电影的主线情节并不复杂,底子还是一个青春伤痛文学的框架。故事背景是家庭的骤变,李妍(谭松韵饰)的一次大意,导致父亲李博宇(吴京饰)坠崖,没了苏醒的希望。母亲潘雁秋(闫妮饰)被迫面对现实,在医生的建议下,终止了维持性治疗。而李妍,既要面对过去闯了祸的自己,也要面对未来的自己。

影片对亲情价值和成长的阐释,是建立在爱与理解之上的,没有过度煽情,避免了道德绑架的恶俗套路。影片借那首《Shana》,表达了父亲把女儿带到这个世界,但给孩子带来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让她自己面对的“愧疚”之感。影片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以及“爱的表达”,着墨更多。

李妍的成长,有典型的青春期烙印,但当小狗“李可乐”脑癌晚期时,李妍从母亲那里接过了给“可乐”安乐死的决定权,有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她也终于理解了母亲。这一情节呼应了母亲决定给无望苏醒的爸爸“拔管”时她的不理解不接受。潘雁秋身上有很多中国母亲的共性,但总体上,她尊重女儿的人格独立。这种价值观,也体现在对李妍最重要的伙伴“李可乐”的角色塑造上。

与今年早先一部同类型作品中,单纯宣扬狗对人的“忠”,却忽略人对狗的责任相比,本片中人和宠物是一种相互依恋的关系,狗狗也有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这和片中处理亲情的价值取向是一以贯之的。

狗其实并不会人类意义上的“表演”,它们做出的任何反应都是真实的。要想表现出亲密感,演员就真的要和它们培养出感情。2022年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成果表明,狗在兴奋愉快时,尾巴对着陌生人和熟人的左右方向不同,对熟悉亲近的人会更偏右一些。本片中扮演不同阶段“李可乐”的小狗们,在和闫妮、谭松韵等扮演“家人”的演员互动时,很多时候尾巴是偏右摇摆的,大家观影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这能反映出幕后训练团队和演员们对待参演狗狗的友善态度。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中狗狗的表现太过智慧了,有些失真,比如屡次在危急关头救下母女二人。这反而冲淡了人和狗狗之间单纯的感情,会让人疑问,如果“李可乐”没有这些“超能力”,妈妈会同意女儿养狗吗?如果影片稍稍做点减法,可能效果更好,更真实。

同时,既然是青春文学风,主角成长如何演绎就很考验演员。蒋龙和谭松韵两位实际年龄都三十上下的演员,再扮演高中生,就会感觉有些老成了。这种角色塑造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狗狗的身上。

影片中成年“可乐”的扮演者是11岁的狗明星“小七”。根据剧情设定,“可乐”应该是七岁上下,是狗的壮年。这一设定,我个人理解,是暗喻了“可乐”某种程度上是父亲李博宇留在世间,守护母女的“执念”,片中也有很多其他暗示,大家可以自己去寻找。这个处理虽然有点刻意,但问题不大,就是11岁的狗演6、7岁的狗,相当于70岁的人演40岁的人,这使得成年可乐的形象过于苍老,我这样的资深狗友看了会有点出戏。

总体来说,虽然有一些瑕疵,但《再见,李可乐》在国产宠物电影中算是完成度较好的,对喜爱此类电影的观众来说,值得买票进场。

伴随宠物热,不文明养犬的乱象也成为舆论焦点。宠物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该承担起文明养宠,善待动物的宣导责任。本片中狗狗外出的镜头基本做到了牵绳,加上前面提到拍摄中对动物权利的尊重,算是比较好的示范。如果在片头或者片尾,能再加上醒目的文明养犬提示语,可以更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