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安排住宿未必是常态,做好衔接才能确保公平|荔枝时评

2023年12月12日 15:36:5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不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校内住宿,厦门大学不为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湖南大学则明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高校官宣不给部分研究生提供校内宿舍,有人将其解读为一种趋势,也有人担忧,读研的成本大大上升了,但与此同时,不少人认为这些不提供校内住宿的多为知名高校,并不担心生源,有考生就表示“只要能考上,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

一些高校无法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与近年来的研究生扩招直接相关。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扩招20.74%,2021年、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比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32%、5.61%。如此庞大的扩招规模,当然给高校教学、后勤等方方面面增加压力,也直接表现在一些承担扩招任务的名牌大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让全部学生都住进校内宿舍。

实际上,类似情况并非首次发生。历史上看,高校一旦大幅度扩招,往往都会面临校内住宿资源紧张的局面。2000年前后,在本科生大规模扩招的时期,一些高校也无法为满足扩招学生的住宿需求,出现了以较低分录取的“走读生”。随着高校基础设施的逐步跟进,“走读生”的概念很快退出历史,目前本科生通常都能住进校内宿舍。

有教育观察者引用国外一些高校的案例,认为中国高校不为学生提供校内住宿将成为趋势。然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认知,不可照搬外国模式。首先,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住宿要求,国内高校已有充分基础。近年来,不少高校的校内宿舍资源不断改善,一些高校已经达到本科生4人一间、硕士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的住宿标准。一些高校还拥有宽敞的新校区,具有进一步改善住宿条件的潜力。

其次,近年来的研究生扩招是阶段性的,如此快速的扩招不太可能长期持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的扩招政策,也有着舒缓就业压力的考虑。而且,为了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高校也会逐步控制招生,招生规模不会只升不降。

在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不让每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是社会的普遍期待。研究生教育不仅满足着个人提高学历的需求,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的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一流高校多位于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校园周边的房租租金并不低,如果完全把学生住宿问题推给社会,无疑会给他们求学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规划,不利于选拔和培育人才。

当然,在短期扩招的背景下,高校不太可能“变出”富裕的校内宿舍。对此,有必要做好衔接和说明。此次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里明示宿舍分配情况,让他们在选择报考高校时就慎重考虑,这总比学生被录取后才发现没有宿舍来得透明。此外,一些高校也提出将积极协调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希望这些行动得到落实,让学生不为住宿问题“伤脑筋”。

对于哪些学生可以获得校内住宿,高校分配也应体现公平和科学。比如,一些高校提出不给定向就业的或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提供宿舍,是因为考虑到他们一般已有工作和收入,这当然是合理的。不过,不给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却有“一刀切”之嫌。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满足着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不该在住宿问题上被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者,高校应开放申请渠道,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