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收集家长工作视频课堂播放:感恩教育如何开展更妥当?|荔枝时评

2023年12月05日 17:52:4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厂的流水线、装修的工地、户外的挖掘机……最近,安徽一名初中班主任将学生家长工作的视频放给全班学生观看,很多学生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视频传到网上以后,引发网友不同看法,有人对此肯定,认为视频没有一句说教却胜过千言万语;也有网友并不认可,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愧疚式教育”,还会打击到部分孩子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青少年意识到家长养育自己的不容易,向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自己家长的实际工作缺乏了解,或者虽有了解却缺乏直观感受。教师将学生家长的工作场景展示出来,带领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长打拼生活的不易,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感恩,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上进心态。

正如不少网友所指出的,视频并不是“说教”。作为一种真实客观的展现,教师并不是生硬地讲道理,而是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共情。不少学生看了以后红了眼眶,正说明这样的教育起到了效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更加理解父母,还是在学校学习时更加努力用功,只要让孩子的心灵受到触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宗旨都能得到体现。

不过,开展感恩教育,除了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充分把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自尊。一般来说,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并不希望自己的状况被同班同学得知。如果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类似还好,如果差距较大,就有可能刺激部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类似的分享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场合,可能更加妥当。

另外,即便有必要进行班级内部分享,视频是如何流传到网上的,恐怕也有必要打个问号。从现有信息看,视频就是制作的教师对外发布的。如果说,在课堂内部进行这样的分享属于教学的环节,那么对外传播类似视频的意义又何在?最起码,公开发布这些视频需要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而不是教师利用教学便利擅自公开。

使用短视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属于结合当下媒介生态的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使用新媒体的方法开展教育,有的通过短视频等载体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则通过录制视频记录课堂实况、复盘教学成效。但是,在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手段的同时,也要把握教学伦理规范,以促进教学和学生成长为根本依据。

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区分教学场景与公共场景,厘清教学职责与公共表达的界限。教师当然可以向社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感受,适当引用部分教学案例,促进社会对相关议题的关注,这也是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然而,不管是从前的教学笔记,还是现在丰富多样的新媒介形式,都要加以妥善处理,比如,匿去当事人的身份、形象,保护学生及其家庭的隐私。

这样的道理,其实对很多职业都适用。比如,医生可以分享病例情况用于业内交流,但不能将病人个人信息随意向社会透露;司法工作者可以交流办案情况,但要妥善保护当事人隐私。随着新媒体深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也成为从业者进行分享的创作工具,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从业者都要坚守职业伦理,把握好职业行为的必要性原则。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