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打浪、潮赶潮,看江苏文化“江河”如何融合创新

2023年11月18日 17:24:18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上海滩“遇见平江路”,流动街景尽现江南风韵;数字技术手段呈现,带来“江河交汇”的壮观美景……11月16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长三角文博会”)开幕,作为主办方之一,江苏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为主线,汇聚43家优秀文化企业,集中展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新景象。

“数字潮头”,

文化焕发新生机

步入江苏展区,由超高大屏与地面镜面组合而成的“长江天际流”景象格外震撼人心。屏幕上,长江之水奔腾而下,浩瀚无垠,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雄浑与豪迈。在“数字潮头”主题街区,一批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果,让千年文脉汇入时代浪潮。“大运河元宇宙空间”采用AI数字建模技术,高精度复刻大运河沿线六省二市的文化遗产点段。杭州拱宸桥、苏州宝带桥、扬州瘦西湖……流光溢彩的四时之景,吸引观众接二连三站上T台,“登”上屏幕中的画舫,在大运河上当一回“舵手”,解锁无尽的人文蕴藏。“我一直有行走大运河的心愿,所以刚来就被吸引了。”上海市民钱静如感慨:“用元宇宙的数字技术来宣传大运河,很新颖很有时代感!”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阶段性成果——《江苏文库》亮相此次长三角文博会。除了纸质书,更有数字化让珍贵典籍“触手可及”。在线阅览数据库,收藏《江苏文库》前四批出版的所有图书共726册。观众通过互动屏幕,便能“一键”了解江苏各地文人著作、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和生活图景的图书文献。

近年来,通过大数据建设促进业态创新已成为共识。江苏省文投集团此次展示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交易平台、顶尖3D虚拟数字化采集技术等,彰显数据采集开发和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布局。南京文投集团带来南京城市文化数字化建设最新成果“文都大脑”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南京段),观众既可以在元宇宙中畅游南京众多景点,也可以查阅南京的历史、文学知识,深入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内涵。

“科技+文化”,

越传统也越时尚

此次参展的江苏文化企业,以科技创新带来文化生活新内容。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呈现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当代“新”系列融媒生态产品是如何诞生的,让现场观众惊呼“新闻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将“荔枝云集”直播间搬到现场,直播江苏特色非遗、文创等相关内容。南京市文投集团用VR设备,带领观众们“穿越”回600多年前的明代大报恩寺,在数字世界中欣赏琉璃塔当年的风采。

江苏环球之星的5D影院、南京法高的球形幕、江苏原力的亚洲最大动捕影棚内拍摄场景、墨境天合惊艳的电影特效……亮相本届文博会的江苏电影工业,深度呈现影视产业与科技的碰撞,令观众感受到数智化变革新机遇的勃勃生机。

栩栩如生的虚拟人、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文物的显示屏……一大批兼具科技、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江苏展项成为本届文博会打卡热门。达斯琪数字科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打造祥龙盘旋于云雾之间、鱼灯纵跃于星河倒影的空中美景,众多观众来此欣赏,拍照、拍视频、现场直播。一旁“夜演”舞台区的白砖黛瓦间,真人昆曲表演穿插全息影像,生动还原《浮生六记》中沈复与芸娘夫妇的生活点滴。“科技融合艺术,拉近了传统文化和当下的距离,从而进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达斯琪市场营销总监李冰表示。

新场景新体验,

解锁更多文化生活

本届文博会上,江苏展区推出“苏式雅集”主题街区,用更富创意、更接地气的“打开”,让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随着评弹《苏州好风光》响起,大屏幕上,平江路的一天开始了:游人如织,小桥流水,苏绣、瓷绣、旗袍、桃花坞木版年画等非遗产品,让江南水韵仿佛流入心底。“遇见平江路”创意设计,采用汉字“省形合文”的构成方式,动态融合苏州人文历史和市井风情,让观众异地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看的是苏州美景,听的是吴侬软语,今天的幸福感是江苏给的!”00后观众李可玉赞叹。

西津渡、河下古镇、环明月湖文旅商圈……在江苏展区的一块互动翻牌墙前,人们三三两两,或回忆或憧憬地描绘着心中的“诗和远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块牌子背后都是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翻牌墙‘集结’的特色,正好对应夜游Citywalk的‘打卡’属性,希望通过充满生活感的互动设计,让大家在江苏夜经济新空间里找到‘心头好’。”

展区现场,传统非遗、潮流文创等元素相互融合,跨界突破。“咖啡哟咖啡,咖啡酒酿小元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的一段吆喝,令观众们好奇不已,纷纷到“中国式咖啡”体验一回。2019年,品牌创始人刘洋将南京地道小吃和咖啡相结合,“一边听着白局,一边喝一杯传统风味的咖啡,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城市的故事和文化,找到情感的慰藉。”刘洋说。

融入当下更多人的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江苏展区内的非遗百工坊,蓝印花布、云锦等10余种传统非遗,化身旗袍、挂饰、现代艺术品等多样化的创新产品,更有礼纸、泥人等琳琅满目的国潮文创,展现文化如何向“新”而生。在字愈文化的展位前,年轻人络绎不绝,对元·字愈AR手札系列、非遗手作《神龙佑福》《福蕴龙凤》等充满创意巧思和时尚审美的文创产品充满了兴趣。字愈文化负责人王潇娴说,希望通过创新讲述古人的智慧与哲学,传递汉字之大美、文化之自信,让非遗“活态传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文 邵丹/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