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的研究生们来到了《开讲啦》的演播现场,向桂老师隔空喊话:即使老师“上天”了,课题组的同学们都有在积极地推进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请老师放心!话说回来,怎么才能让远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导师帮你看论文呢?
如何跟“上天”的导师沟通论文?
电话沟通
冷知识:如果导师在空间站得空想要指导学生,也是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学生催论文的!建议手机千万不要静音,否则——
此外,学生还可以前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或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密话间,根据导师的时间安排,与导师进行语音交流,通话内容基本不会被地面工作人员听到,因此学生不用太有压力!
双向视频
闻声不如见面,在密话间,线上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安排上!在平日的休息时间,航天员可以通过在核心舱内的屏幕了解地面上发生的新闻事件,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地面进行视频连线。通过视频交流,学生可以面对面请教“上天”的导师,感觉和在地面时差别并不大!
文件传输
要想请“上天”的导师帮忙指导论文,还需要先把相关的问题提交到空间站。内容上行前须经过审批,通过地面工作人员给导师“发送邮件”,将文档、图片甚至视频插入到“附件”中,导师收到后可以直接用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进行查看,实现“无纸化教学”SO EASY!
综上所述,导师想要在空间站指导学生论文,距离真的不是问题!
天地通话技术是如何进阶的?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其间,他数次与地面控制站进行天地通话,但由于地面测控的局限,每次都有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当时天地通话技术刚起步,带宽很低,杨利伟只能听到地面的声音,看不到画面;地面人员看到杨利伟的画质也不是很清晰,而且时常“卡壳”。
△执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杨利伟与亲属进行天地对话
神舟九号时,我国天地通话技术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双向可视的通话。由于带宽改善,图像变得越来越清晰,三位航天员在舱内的实时场景都能清楚展示在地面通信系统屏幕上。
△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实时画面
等到神舟十号,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已实现三星组网,天地通话时长更长。得益于此,首次“太空授课”完美上演,40多分钟的课程清晰连贯。当时采用的是蓝牙通信技术,在点对点传播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名航天员间、航天员与地面间的通话。
△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正在给地面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2016年,在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已经几乎可以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收发电子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其中,语音传输采用国际先进的编解码方案,突破了以往只能抓取基本生活语气的瓶颈,在太空极端物理环境下实现高质量语音通信。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如今,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工程已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不仅地面与航天员之间随时通话成为现实,还能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我们的测控通信网不仅能够满足图像质量高清传输的需求,还能保证空间站多名航天员“多个视角”的图像实时清晰地传回地面。不仅航天员的出舱和空间站活动清晰可见,还能“说来就来”一场生动的“太空授课”。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