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保障群体公平发展、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服务、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等11条举措。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当结合实际,推动举措落地落实、生根开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探索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弥合教育鸿沟的关键之举。《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校园软硬件建设、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增强整体师资力量和水平等将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各地方,都当心怀“国之大者”,领会“优质均衡”这一关键,加快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有效打破资源不均衡的壁垒,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新时代十年,全国上下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牵紧改革的“牛鼻子”,聚力推动教育更加公平可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书写出一张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中国答卷。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更加普惠和可及,各地创新探索,让公平教育的“基层实践”生动呈现。江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校深化融合共建模式,优化调整老城校区、高水平建设新城学校,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并推进公平普惠;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运用“智慧操场”为体育教学构建新场景,给每个学生开出针对性“运动处方”;河北探索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尝试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知子花开”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让公平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得到了较好反响。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意见》着眼千家万户的幸福需求,立足中华民族未来大局,擘画出一幅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清晰蓝图,分时段立起了崭新奋斗目标: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等等。这为各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的方法纵有千条万条,关键一条,是要把“人民满意”落实在各环节。不论是学校校舍建设、安全防范建设,还是教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学校班额、教师配备等,都是学生关心、家长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只有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因地制宜把《意见》落实,把举措定细,把问题解实,才能以坚实的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