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品
(作者吕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6个景点”“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转8个景点”“2天1夜玩转新疆”……这种听上去就充满了紧迫感的旅游方式,近来成为了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年轻人们的旅游新风尚。这种旅游方式,核心特征是在短时间内密集打卡大量景点,因其“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对体能、精力要求较高,且吃喝与交通都比较节俭质朴,像极了户外拉练,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
“特种兵式旅游”是令人羡慕的,那是年轻的力量、青春的气息。当“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欢呼声响起,当疲惫却灿烂的笑容在一个个景点名胜前被相机定格,当30000+的步数霸占了运动榜单,“年轻真好”的声音总会在评论区霸屏。说这话的,或许是正处青春的年轻人们,他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体能与精力,可以始终像打了氮泵一般累并快乐着;也或许是“过期青年”们,他们也曾经年轻过,如今羡慕的,恐怕不止有那不知疲惫的体力,更是那敢于尝试、不畏辛苦、冲动恣意的青春气概。
“特种兵式旅游”挑战体力和时间的极限,追求以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游玩最多的景点,不仅包含了青春的浪漫主义,也折射出朴素的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经历了三年疫情,被“憋坏了”的年轻人们迫切需要打开一扇天窗,释放压抑许久的旅行愿望,奔赴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正值春日,更不能辜负这良辰美景;与此同时,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往往财力有限,且学习、工作压力较大,便只能在时间密度与性价比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省钱、省时、玩乐三者兼顾。如此说来,“特种兵式旅游”的背面,是真实生活的粗粝质感。
在“特种兵式旅游”中,年轻人们展现出属于Z时代的智慧与精气神。比如在火车上度过夜晚,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省下一笔住店费用;此外,24小时营业餐厅、网吧等,都可以在夜晚成为特种兵们的“充电桩”,稍作休整后便与太阳一起苏醒。他们或许会累,他们或许知道还有很多更舒适的旅行条件,但他们不怕,也不在意,在“莫欺少年穷”与“莫惧少时辛”的口号中,年轻人们一边抱怨、一边满足,一边吐槽、一边赞叹,泪中带笑,这便是成长与青春的模样。
“特种兵式旅游”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图为部分网友评论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旅行真的有意义吗?”甚至有人直言“这届年轻人不懂旅行” ,这样的担心与质疑其实大可不必。或许匆忙赶路般的旅行真的无法深切感受一座城市与一处名胜的气质和底蕴,但也可以兑现行走远方的激情与探索世界的渴望,即使步履匆匆,也能起到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意义,毕竟摄入营养的方式不只有细嚼慢咽。在当下的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下,精致舒缓的慢节奏旅行或许并不适合他们,“特种兵式旅游”看似匆忙果敢,却折射着青春愿景的软着陆,是年轻人们与世界的温柔相处。
当周末过去,新一周的太阳升起,昨天还穿梭于园林山野间打卡拍照的年轻人们,会重新坐回办公室的工位,在生活的剧本中从副本穿越回主线。或许肌肉的酸痛会伴随他们整整一周,但那“充充电”“透透气”的每一个瞬间,同样会让他们充满希望与力量。这是“特种兵式旅游”中蕴含的智慧,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