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晓
(作者余晓,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字货币、人工智能、木马病毒、暗网交易……《断网》里的新名词一个接着一个。乍看之下,本片是非常紧跟潮流的,导演也非常努力地在用具象化的呈现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观众看懂黑客洗钱、网络犯罪。但抛开上述时髦、流行的要素,单看电影的剧情,《断网》几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的翻版。
一位天赋异禀、神通广大的主角,无奈被反派利用,被警方冤枉,于是在走投无路之下化身为孤胆英雄,最终为自己洗去了冤屈,也惩罚了幕后真凶。当然,为了丰富人物形象,我们也一定能看到如下设定:主角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关键时刻,家人必定会被抓,他也必定要为亲情而战;至于反派,也不是单纯的“坏蛋”,他一定有他的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越是悲情越是容易引发观众的同情。
你看,郭富城和林家栋是不是程序员,任达华是不是网络犯罪调查科探员,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套用以上万能模板,这样一年可以在工业流水线上量产出来的香港电影不知凡几。许多网友感叹,这么多年了,能在大银幕上撑场面的还是那几张熟脸。其实,香港电影最致命的问题绝非演员的青黄不接,而是创作中的不思进取和固步自封。就此而言,《断网》正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风再起时》的导演翁子光在谈到香港电影时尖锐地指出,港片商业化、类型化的优势如今已经荡然无存。确实如此,要论电影工业的发展和电影市场的规模,香港电影远不能与内地相提并论。同为科幻题材的大制作,《明日战记》无论在特效、气势还是在思想性上,都不如《流浪地球2》。那么,香港电影的出路又在哪里?
最近在口碑和票房上双丰收的《毒舌律师》和《还是觉得你最好》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香港电影未必要追求大场面,要负担高成本,而应该把镜头对准有人情味、有烟火气的市民生活,表现不可取代的都市众生相。
就像《毒舌律师》重新引发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思考以及《还是觉得你最好》探讨了当代商业社会中传统家庭何去何从的问题,针对传统与现代、法律与情感、个人与时代等香港文艺作品最拿手的题材,创作者理应继续深入挖掘,争取推陈出新,而不是像《断网》一样,始终沉迷在香港电影过去的辉煌中。
当然,这不是说香港犯罪片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问题不是创作者们能不能拍出下一个《无间道》,而是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去雕琢、完善一部作品?网络犯罪题材本身是有新鲜感,但《断网》中的“bug”却多到惨不忍睹、不忍直视。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谭耀文饰演的是郭富城的好友,却又在电影中段暴露了自己已经“叛变”的身份。这本来是个有故事、有特色的配角,可谁能想到,这位老兄在电影下半场凭空消失,是真的彻底凭空消失了,直到电影结束都没出现过,似乎连他的下场导演都忘记给个交代了。
这不能不让人猜想,恐怕剧组的上上下下从一开始就抱着“快点搞定收工”的心态。无论是郭富城、林家栋还是任达华,其实还是在重复着二三十年来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表演,不能说他们不敬业,但也很难说他们到底有多用心。如果《断网》诞生在遥远的录像带时代,可能广大观众还能在电影院里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乐在其中。
但很遗憾,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