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乒乓球比赛的朋友,不难注意到,运动员们在赢了球之后,经常会大喊一声“飒”。这一声吼,不指代具体含义,简单有力的爆破音,莫名让人振奋。
其实喊什么都行,比赛高压之下,大喊一声给自己提气、舒压,顺便震慑一下对手。
所以这清脆响亮的一声“飒”,往往是赛场上最燃的时刻。
运动员们用十年汗水,换来赛场上最“飒”的瞬间,电影团队又何尝不是。
邓超和俞白眉,十年时间拍了4部电影,前三部的口碑一言难尽,连他俩都自嘲是“劝退组合”。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他们的第四部作品,最早计划去年国庆档上映,后来决定大年初一,因特殊原因又经历两次改档,2月17日才最终上映。
俞白眉开玩笑说,郭帆吴京拍了一部《流浪地球》,他和邓超拍的是《流浪的球》,几经波折,终于面世。
但这一次,《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值得喊一声:飒!
“想赢”和“几乎不可能赢”之间巨大的张力,是所有体育电影最大的卖点。乒乓球虽然是中国国球,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男队陷入低谷,两届男团决赛输给瑞典,1991年只拿到了第七。
所有人都说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中国男队才能重回巅峰。
但1995年,蔡振华带领王涛、马文革、丁松、刘国梁、孔令辉捧回了“斯韦思林杯”,中国男队重新站上了世界乒乓之巅。电影正是取材了这一段从低谷到巅峰的经历。
感同身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放在中国乒乓球上,当惯了大魔王,早就忘了卧薪尝胆是什么滋味。所以电影花了很大篇幅,展示了当时每个人物的困境,甚至是体制的困境。
就像邓超饰演的戴敏佳,搞体育的竟然穿名牌西装,梳大背头、戴大金链,放现在是时尚icon,商业价值巨大,但在那个年代就会被议论油头粉面、不务正业。
电视剧《狂飙》中表现出色的“李宏伟”,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垫脚石,实力不俗,但没有拿冠军的命,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陪练,承受同样的辛苦,却享受不了台前的荣光。
缺钱,落后,也是当年无法回避的问题。国际赛场上处处被针对,胶水不能进口,球拍没有弹性。国家队没钱买回放设备,主教练只能自己陪酒拉赞助,运动员们跑堂会翻跟头。
最要命的是舆论,一个为乒乓球付出所有的人,到头来还会被质疑:你有没有私心?你钱哪儿来的?你是不是太狂妄了?
邓超经常会给人一种外放到不能自已的感觉,春晚上因为表现太活泼还上了热搜,关键词就是“控制不住”。
但平心而论,他在《绝地反击》中,无论是导演还是表演,都控制的相当好。叙事流畅丝滑,节奏张弛有度,表演克制内敛,情绪欲扬先抑。
印象深刻的是,邓超饰演的戴敏佳人狠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千夫所指时都没哼一声,唯一一次失控落泪,就是在电话中听到不会讲话的儿子喊出人生中第一个字:“飒”!这也是全片最让人动容的时刻之一。
想赢是体育精神,不放弃是体育精神,忍耐与克制,更是体育精神的内核,且占据时间的主流。漫长岁月,无数埋头与重复,那一声短暂却激昂的“飒”,是对训练之苦、质疑之苦、选择之苦的宣泄与回答。
对于邓超俞白眉来说,《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何尝不是十年从影来的一声“飒”。但学会了克制与忍耐,路终将越走越宽。